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的工作原理1、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的工作原理直流燃烧器一般布置在炉膛四角上。煤粉气流在射出喷口时,虽然是直流射流,但当四股气流到达炉膛中心部位时,以切圆形式汇合,形成旋转燃烧火焰,同时在炉膛内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旋涡状气流。1.1、直流燃烧器的工作过程:(1)煤粉气流卷吸高温烟气而被加热的过程;(2)射流两侧的补气及压力平衡过程;(3)煤粉气流的着火过程;(4)煤粉与二次风空气的混合过程;(5)气流的切圆旋转过程;(6)焦碳的燃尽过程。上述几个过程虽然有先后顺序或某几个过程同时进行,但各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主气流卷吸高温烟气的过程。从燃烧器喷口射出的气流仍然保持着高速流动。由于气流的紊流扩散带动周围的热烟气一道向前流动,这种现象叫“卷吸”。由于“卷吸”,射流不断扩大,不断向四周扩张。同时,主气流的速度由于衰减而不断减小。正是由于射流的这种“卷吸”作用,将高温烟气的热量源源不断地运输给进入炉内的新煤粉气流,煤粉气流才得到不断加热而升温,当煤粉气流吸收足够的热量并达到着火温度后,便首先从气流的外边缘开始着火,然后火焰迅速向气流深层传播,达到稳定着火状态。1.2、邻角气流的撞击点燃作用。在切圆燃烧炉中,四股气流具有“自点燃”作用。即煤粉气流向火的一侧受到上游邻角高温火焰的直接撞击而被点燃。这是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条件。背火的一侧也卷吸炉墙附近的热烟气,但这部分卷吸获得的热量较少,此外,一次风与二次风之间也进行着少量的过早混合,但这种混对着火的影响不大。1.3、煤粉气流接受辐射加热。煤粉气流着火的热源部分来自炉内高温火焰的辐射加热,但着火的主要热源来自卷吸加热,约占总着火热源的60~70%。1.4、热源不足时的着火。当煤粉气流没有足够的着火热源时,虽然局部的煤粉通过加热也可达到着火温度,并在瞬间着火但这种着火不能稳定进行,即着火后还容易灭火。这样的着火极易引起爆燃,因而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着火工况。1.5、煤粉气流从着火到燃尽的各阶段。煤粉气流在正常燃烧时,一般在距离喷口0.5~1处开始着火,在离开喷口1~2米的范围内,煤粉中大部分挥发分析出并烧完,此后是焦炭和剩余挥发份的燃烧,需要延续10~20米甚至更长的距离。当燃料到达炉膛出口处时,燃料中98%以上的可燃物可以完全燃尽。1.6、四角切圆燃烧的气流偏斜。采用四角燃烧方式的锅炉,运行中容易发生气流偏斜而导致火焰贴墙,引起结渣以及燃烧不稳定现象。邻角气流的撞击是气流偏斜的主要原因,射流自燃烧器喷口射出后,由于受到上游邻角气流的直接撞击,撞击点愈接近喷口,射流偏斜就愈大,撞击动量愈大,气流偏斜就愈严重。射流两侧“补气”条件的影响射流自喷口射出后仍然保持着高速流动,射流两侧的烟气被卷吸着一道前进,射流两侧的压力就随着降低,这时,炉膛其它地方的烟气就纷纷赶来补充,这种现象称为“补气”。如果射流两侧的补气条件不同就会在射流两侧形成压差。向火面的一侧受到邻角气流的撞击,补气充裕,压力较高;而背火面的一侧补气条件差,压力较低。这样,射流两侧就形成了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射流被迫向炉墙偏斜甚至迫使气流贴墙,引起结渣。燃烧器的高宽比(hr/b)对射流弯曲变形影响较大.燃烧器的高宽比值愈大,射流形状愈宽而薄,其“刚性”就愈差,因而,射流愈容易弯曲变形。在大容量锅炉上,由于燃煤量显著增大,燃烧器的喷口通流面积也相应增大,所以喷口数量必然增多为了避免气流变形和减小燃烧器区域水冷壁的热负荷,将燃烧器沿高度方向拉长,并把喷口沿高度分成2~3组,每组的高宽比不超过6,相邻两组喷口间留有空档,空档相当于一个压力平衡孔,用来平衡射流两侧的压力,防止射流向压力低的一侧弯曲变形。当燃烧器多层布置时对旋涡直径的影响较大.上层气流不断的被卷吸到下层气流中,加上气流受热膨胀的影响,使气流容积流量增大,旋涡直径相应增大,一般可使实际切圆直径膨胀到假想切圆直径的7~8倍。2、燃烧调整2.1、设备结构调整(1)切圆直径。炉内四股气流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到气流偏斜程度,也影响到假想切圆直径。而切圆直径又影响着气流贴墙、结渣情况和燃烧稳定性。此外,还影响着汽温调节和炉膛容积中火焰的充满程度。当锅炉燃用的煤质变化较大时,切圆直径的调整十分重要。当切圆直径较大时,上游邻角火焰向下游煤粉气流的根部靠近,煤粉的着火条件较好。这时炉内气流旋转强烈,气流扰动大,使后期燃烧阶段可燃物与空气流的混合加强,有利于煤粉的燃尽。切圆直径过大,也会带来下述的问题:(1)火焰容易贴墙,引起结渣;(2)着火过于靠近喷口,容易烧坏喷口;(3)火焰旋转强烈时,产生的旋转动量矩大,同时因为高温火焰的粘度很大,到达炉膛出处,残余旋转较大,这将使炉膛出口烟温分布不均匀程度加大,因而既容易引起较大的热偏差,也可能导致过热器结渣,还可能引起过热器超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