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1神经网络的概述2.1.1神经网络的概念2.1.2神经网络的发展2.1.3神经网络的特点2.2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分类2.2.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2.2.2神经网络基本结构2.2.3神经网络的分类2.3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2.3.1BP算法的基本原理2.3.2BP算法的特点2.3.3BP算法的改进2.4神经网络的应用2.1神经网络概述2.1.1神经网络的概念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简称ANN)简称为神经网络,是相对于生物学中的生物神经网络而言的,是由许多被称为神经元(Neuron)的基本计算单元通过广泛联结所组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网络的信息处理由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网络的学习与识别决定于各神经元的动态演化过程。它是在现代生物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人脑功能的基本特征。生物神经网络(BiologicalNeuralNetworks)一般指生物的大脑神经元、细胞、触点等组成的网络,用于产生生物的意识,帮助生物进行思考和行动。生物神经系统是由大量的神经细胞(神经元)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据统计,人脑约有1010~1011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与103~105个其他神经元相连,从而构成一个极为复杂庞大的网络。神经元一般由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2.1神经网络概述【附】人脑的活动(来自百度百科)①如能把大脑的活动转换成电能,相当于一只20瓦灯泡的功率;②根据神经学家的部分测量,人脑的神经细胞回路比今天全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1400多倍;③每一秒钟人的大脑中进行着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④人体5种感觉器官不断接受的信息中,仅有1%的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其余99%均被筛去;⑤大脑神经细胞间最快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为400多公里/小时;⑥人体内有45英里的神经;⑦人的大脑平均为人体总体重的2%,但它需要使用全身所用氧气的25%,相比之下肾脏只需12%,心脏只需7%。神经信号在神经或肌肉纤维中的传递速度可以高达每小时200英里;⑧大脑的四周包着一层含有静脉和动脉的薄膜,这层薄膜里充满了感觉神经。但是大脑本身却没有感觉,即使将脑子一切为二,人也不会感到疼痛;⑨人的大脑细胞数超过全世界人口总数2倍多,每天可处理8600万条信息,其记忆贮存的信息超过任何一台电子计算机。【附】人脑的结构与功能人脑分为左右脑,交叉进行支配。即左脑支配人体的右侧,右脑支配人体的左侧,大脑受伤会使他支配的那部分身体产生功能障碍。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主要是语言中枢,同时从事分析性工作,如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写作等。右脑主要处理空间概念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可看成是对人脑左脑功能的研究,主要基于逻辑思维,如计算机就是模拟人脑逻辑思维的人工智能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是探索人的形象思维,即针对右脑的认知规律的研究产物。【附】人脑与电脑的区别记忆与联想方面:人脑具有非凡的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认知能力,如婴儿智力的发展。信息综合能力方面:人脑善于归纳总结、类比和概括,也可以经验、模糊甚至直觉地作出判断。信息处理速度方面:人脑中的信息处理是以神经细胞为单位,传递速度只能达到毫秒级,计算机可达到纳秒级甚至皮秒级。但在图形声音等信息处理方面速度要快于计算机,如人的识别等。信息处理机制方面:人脑中的神经网络是一种高度并行的非线性信息处理系统,而计算机采用的是有限集中的串行信息处理机制。2.1.2神经网络的发展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1943年,经历了从兴起到萧条,又从萧条到兴盛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初创期:标志就是提出模型,建立规则。1943年,法国心理学家W.S.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W.Pitts在分析、总结神经元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神经元的数学模型(即M-P神经网络模型),拉开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序幕。1949年,心理学家D.O.Hebb提出神经元之间突触强度的调整规则假说,即Hebb规则,该规则至今仍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起着重要作用。初始兴盛期:标志就是理论研究转向实际应用。1957年,F.Rosenblatt提出感知器模型,第一次将神经网络研究从理论探讨发展到实践应用,掀起了神经网络研究的第一次高潮。1960年,B.Widrow提出自适应线性元网络模型,在自适应系统,如自适应滤波、预测和模式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很好应用。低潮期:标志就是专著《Perceptrons》(感知器)。6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单层神经网络功能有限,使得研究进入低潮。尤其是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者M.Minsky和S.Papert出版专著《Perceptrons》,论证了简单线性感知机功能的局限性,不能解决经典的异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