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细胞膜的电生理(一)静息电位主要决定于K+的平衡电位2、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由于上述原因,细胞内的钾离子必然要顺着自己的浓度差由细胞内向着细胞外扩散。钾离子在向着细胞外扩散时,遇到了两种方向相反的力量:1、钾离子向细胞外越扩散,其浓度差就越来越小,扩散力量也就越来越小。2、钾离子向细胞外越扩散,细胞外的电位就越高,胞外的正电荷阻止钾离子向外扩散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大(胞内带负电荷的有机蛋白分子也吸引正电荷的钾离子外出)。当促使钾离子外出的化学浓度力量与对抗钾离子外出的电场力量二者达到平衡时(即电-化平衡),钾离子向外的净扩散便停止,此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达到最大并稳定下来——即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一种势能差,它为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奠定了基础。实验证明:如果增加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则钾离子向细胞外扩散较少,细胞的静息电位则减小;反之,若降低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则细胞的静息电位增大。改变细胞外液的钠离子浓度对细胞的静息电位则没有影响。由此表明——钾离子是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静息电位的维持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刺激的特征B、刺激强度:这是对刺激的一种“量”的要求。阈刺激(强度):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threshold):阈强度时的刺激数值。阈下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阈上刺激:强度高于阈值的刺激。最大刺激和特大刺激: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重要指标。阈值低的组织兴奋性高;反之兴奋性低。组织兴奋性与阈值关系:兴奋性=1/阈值C、刺激作用时间:如果一个刺激作用于组织的持续时间过短促,无论刺激强度多么大也不能引起组织兴奋。实际上这是一种时间阈值。临床上采用高强度、高频率的电理疗,只能使组织产生热效应。在实验室内,常采用方波电刺激。方波的宽度就是刺激的作用时间。D、刺激强度变化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刺激强度的变化量。快速的强度变化容易引起组织兴奋;过于缓慢的强度变化不能引起兴奋。譬如打针时,快进针、慢推药,则不感到疼。通常把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和强度变化率称为刺激的三要素。反应(二)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由图可见,动作电位是由快速的去极化过程和快速的复极化过程构成。复极化(repolarization):是指膜电位向着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超射电位:是指动作电位中高出零电位的部分。反极化:在超射电位期间,与静息电位的极性相反,细胞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称为反极化。动作电位的图形分析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在动作电位的不同时期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原来,刺激可以打开细胞膜上的Na+通道,使细胞膜对Na+的电导在0.5ms内就上升500倍。大量的Na+内流使得膜内的电位迅速升高,发生去极化、乃至反极化,直至达到Na+的平衡电位为止。所以,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是Na+的内流的结果,其峰值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的复极化形成细胞兴奋后的膜电位恢复分级电位与阈电位Na+呈再生式内流的正反馈过程钠通道开放一定的时间后便自行关闭,处于一定时间的失活状态。如果下一个刺激落到这个时期,钠通道不会再打开,因此也就不可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就是细胞兴奋后的不应期。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变化示意图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第二节神经冲动的传导2、有髓神经纤维的跳跃式传导二、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三、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2、当远距离记录时,可以将不同的纤维成分分开神经干中存在着传导速度很不相同的各类纤维。近距离记录时,各纤维的动作电位几乎同时到达;当远距离记录时,不同传导速度的动作电位就被拉开了。四、双相和单相动作电位反应(二)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三、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2、当远距离记录时,可以将不同的纤维成分分开神经干中存在着传导速度很不相同的各类纤维。近距离记录时,各纤维的动作电位几乎同时到达;当远距离记录时,不同传导速度的动作电位就被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