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x
上传人:邻家****曼玉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x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面带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密切联系,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市场要求和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信息技术发展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目标、实施的方案以及途径。关键词:信息技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途径1、引言多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普及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上致力于实现信息化。同时随着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因此也积累了许多的培养经验。科学的工商管理教育是工商管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经过近几年来的在这方面的改革,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高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人才需求的层次要求不断细化,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的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因此工商管理本人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基于社会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其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马云阔,2007)。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必须找出传统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在对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具体要求,结合系统优化理论探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和途径。2、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自2000年我国教育部正式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点后,它就成为了我国各高校讨论专业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成为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顾博士论文库的检索结果看,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论文逐年上升,如2000年l篇、2001年10篇、2002年43篇、2003年49篇、2004年163篇,2008年已经入网的论文有251篇。从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来看,本专业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特点,信息技术对其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反映在教学内容上,更是体现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甚至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图2.1为2005-2009年根据对100左右家大中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能力需求表:从图2.1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普遍重视的是员工的道德品质,企业对员工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逐年增加,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反而逐年减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企业看到了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3、我国现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向世界开放的发展态势。目前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经验与基本技能的要求,特别是现行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高校现行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甚至是完全不符合的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归结于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根据分析问题主要以下面几个方面为主:3.1专业定位模糊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着定位模糊,办学方针不明确,培养模式缺乏信息化特色,与社会就业要求不相符。这些现行的政策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方针相背离。教育观念陈旧,教育信息化理念不够深入;教学单一化思想严重,忽略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作用,缺少本专业的信息化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方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广泛存在重知识的继承性人才观,未能树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观。3.2注重理论理论,缺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实践目前大多数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注重于工商管理本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考核的方式也过分依赖于本专业,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缺乏培养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前提下,实践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的环节。虽然大多数学校都有暑期社会实践、企业实践、毕业实习等等实践环节,但也暴露了这些实践时间短、资源少、实践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培养,这就难免流于形式,结果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导致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