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人才培养模式.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doc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大学,与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五四”青年节。位学生向温总理提出了如何理解钱学森关于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温家宝说:“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总理接着说,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10年的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正是由于我国社会存在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支撑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美国是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强国,当今世界的知识生产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与美国高等教育实力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距离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经费、高等教育科研水平、高等教育师资以及高等教育产出和贡献率这五个方面。但我认为,高等教育规模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差距最为主要。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我国的教育规模绝对数量多但比例低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在绝对数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美国,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受高等教育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是反映一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我国受过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不到6%,居民中的大学生比例仍然很低,这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是很大的。但同时我国缺乏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创新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面貌。没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极为不乐观。从当前发展趋势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的崛起及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经济互动与合作必将日益加强,教育服务贸易必然大幅度扩展,并因此将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结构甚至是培养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应结合国家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要求以及外向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的人才。一、我国高校外向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实行“应试教育”、“专才教育”,过分强调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专才教育思想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既不符合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与趋势,也不利于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的创造型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当前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们缺少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对此,美国大学就不一样,他们不仅关心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能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我们大学在这方面的不足不仅表现在目标笼统不好操作,更重要的是脱离社会现实和时代的要求。美国大学的经验对于我们思考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以为还有一个大学理念需要更新:大学不仅是提供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劳动力输出基地,还应培养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自主创业的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就应当体现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要求。.科学的培养模式。育人环境决定育人质量。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三个要素: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的情感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而素质结构,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教学改革实际上不单纯是教学问题的改革,而是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模式的设计方面,大学总体上应该在面向社会实际、强调学科交叉、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团队精神、训练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教学制度及其改进、教学模式及其改进、人文环境及其营建。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人才培养活动,为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大学不可或缺的两类性质和任务均有所不同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