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分层作业中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分层作业小结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以前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业的设置采取的是“一刀切”的做法,所有的学生基于不同的基础不同的个性却做着同样的作业,以致于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实施了分层作业,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一是素质教育理论:突出基础性——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二是个性差异原则与因材施教原则: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解决教育中的普及性和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我将作业设置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类,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B层为提高类,适当地增加难度进行变式练习,拓宽学生思维,达到课标的较高要求;C层为思维训练类,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面向学有余力的优生设置的实践性、探究性、活动性作业。学生主观分层,采取在教师指导和家长配合督促下,学生自主确定层次,自主选择作业,以发展性的目标鼓励各层次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实现主动发展,全员发展。评价时全面分析学生情况,提高对各层次学生指导的针对性;同时,坚持正面激励为主,表扬赏识与批评教育并重,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分层作业,学生学习面貌、状态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了设定并实现合适的发展目标,学会了正确的自我评价,增强了自尊感与自信心。这些都将促进学生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自主完成B、C层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就是有力的说明。“分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1、个别家长对研究不予支持,认为会伤害学生自尊,加剧两极分化;有的家长不考虑学生基础,一味要求全部完成作业,加大了学生负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少数学生学习上存在惰性,虽经教师指导、家长督促,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仍未有明显改观。3、实施“分层作业”,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工作量增大。如何整合教师资源优势,优化研究过程,提高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对作业如何分层,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评价指导学生等问题采取了若干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多是就事论事,缺乏理论指导下的系统归纳与整理。以上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层作业的推进。下一步,我将在学校的指导下,着重以“如何进一步以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探索实践,辅以文献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巩固已有成果,解决存在问题,以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探索研究,推进“分层作业”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二年级语文教师段佩宁2011年6月25日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支撑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真正让作业对每个学生都适合并且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本学期我校也采用了作业分层布置的措施,具体体会如下:一、丰富作业类型,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业做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设计时更应该着眼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涉及到“听、说、读、写”各个层面的练习,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从以下几类着手: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小学中段学生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自学能力,课前让学生从“初读课文”和摘录“好词、好句、形近字、多音字、小问号、资料袋”两个方面入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预习,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更有利用学生发挥潜能,成为课堂的主人。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根据课时目标把握课时目标,布置作业紧紧围绕目标。3、布置口头识记的作业。如:课文的朗读与背诵,课文内容课外的延伸等。4、布置观察、收集类作业。人人准备积累本,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者课后摘抄好词佳句,这类作业往往能为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为学生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5、布置亲子互动类作业。如:1)推荐书目,鼓励亲子共读,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的同时也解决了课外阅读面广,涉及问题较多,教师不能一一兼顾的问题,提高了阅读效率。2)布置学生把学到的课文讲给家长听,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