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pdf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主要语文要素: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能说说描述场景的自然段意思,能根据提示仿照说说自己学校的一个场景(即学习概括自然段中心意思和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说一段话)。3.能按照要求提取有关文字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注:根据课后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供的例子,“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的细节的有关词句。“和同学交流”可包括两个方面:(1)找到的是不是“有新鲜感的”词句;(2)这些词句表的是什么情,达的是什么意。)花的学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荒”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假”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2.正确读写“落”等13个字和“阵雨”等13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具体例子,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在说说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情景时尝试用上这样的词句。4.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样子,参照提供的提示写一句“有新鲜感的”话。主要语文要素:1.能正确认读“荒”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假”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2.正确读写“落”等13个字和“阵雨”等13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并尝试运用(阅读和表达)。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诵”等11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背”“圈”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2.能默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略读,粗知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和复述大意;和同学交流对“不懂就要问”这件事的看法。3.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主要语文要素:1.能正确认读“诵”等11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背”“圈”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2.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知道“粗知课文大意”的评价标准:用简单的句式,如“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概括表述。)复述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大意”如从概括归纳的角度,可称作“把握主要内容”;从内容角度而言,可比“把握主要内容”没那么简练。)。3.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学目标:1.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暑假里自己经历的新鲜事,与同学分享。2.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然后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再与同学分享。3.在分享的过程中,能用普通话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注意说话的速度,做到吐字清楚,音量适中;能借助图片或实物,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讲的内容。4.在别人分享的过程中,能认真留心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5.在别人分享后,能就别人分享的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没听明白的内容提出询问;分享人能做出恰当的应对。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学目标:1.能参照题目提供的写法例子,选择班里的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2.选择这个同学让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两点写,让同学读了你写的内容,能猜出写的是谁,感受习作的乐趣。3.习作书写要符合格式要求(例如: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个,位置要正确。)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教学目标:明确“有新鲜感的词句”定义内涵,了解其表情达意作用,学习摘抄。词句段运用教学目标:1.了解“摇头晃脑”和“面红耳赤”这两类成语的构词特点。(身体部分或器官和一对近义词构成)2.能根据自己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能与同学交流为什么这样读。3.能根据学习伙伴提供的取名要求(1.能体现活动特点;2.使用有个性的词语。)给班里的兴趣小组取名。日积月累教学目标:通过一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