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多篇[前言]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体验1秒的长短,探索分与秒的关系。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秒,知道1分=60秒,体验1秒的长短,探索分与秒的关系。教学准备:电脑、钟表教与学活动过程:一、复习:1、钟面上有_____个大格,_____个小格。2、时针走一个大格是_____时。3、分针走一个小格是_____分,走一个大格是_____分。4、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_____圈,是_____分。5、1时=_____分。二、创设情景进行导课。新千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仔细看图,还差几秒?今天我们来认识秒。三、学习新课1、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说,通过图画都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图画提问。2、认识秒。(出示钟表面)1秒有多长?(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掌握情况。(3)班级集体交流问声“你好”的时间大约时1秒;我跑5米的时间时1秒;闹钟嘀哒一声的时间是1秒3、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样长)1分=60秒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演示,学生来回答大约几秒。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自己体会10秒能做那些事情。然后交流。第2题。学生仔细看钟表说说差几秒到几时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再填空。第4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时、分、秒一一的理解自己填写,交流时说明自己的理由。第5题。学生自己阅读找出其中的几条信息。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指着钟表说给爸爸妈妈听吗?作业设计: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板书设计:认识秒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样长1时=60分课后反思: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一、指导思想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数学。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