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精品多篇[引言]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75页教学目标:1、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2、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教学难点: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等)你知道怎么辨别这些图形吗?指名回答出图形的特征。二、新课(一)欣赏图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欣赏。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问:这幅图像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2、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学生欣赏一分钟。问:这幅图像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的?有什么规律?这幅图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3、接着出示第三、四、五幅图,学生分别予以欣赏并分析。4、教师小节。这些图案都是由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所组成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配上丰富的色彩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由此看出,图形也是很美的。(二)设计图案1、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美丽的图案,那你们想自己来设计吗?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设计。在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图形,什么颜色,怎样来组合,可以仿照着老师的图案来设计,有自己独特设计方法的当然更好。想好之后再动手来画。我们要看看谁设计出来的图案最美丽、和谐,最独特,与众不同。2、学生自己设计图案。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予以评价。三、小节、评价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设计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下课之后我们可以互相欣赏一下。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二一、学生现状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6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2、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