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心中的年味.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留住心中的年味.doc

留住心中的年味.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留住心中的年味六(2)班杨帆在我新年的记忆中,爷爷打的慈溪年糕占据着不可抹去的位置,那种糯米香,那种口感,还有那股独有的年味,咬上一口便会无法忘却,一直留在口中,脑中,心底————大年三十,爷爷和奶奶起了个大早,此时,我还在梦乡中,他们便忙开了。奶奶将昨天洗干净,浸在水中的糯米和晚稻米,放在硕大的蒸笼上,均匀地铺开,然后放到铁锅上去蒸熟。此刻,爷爷也没有闲着,从厨房中拖出巨大而沉重的石臼,开始清洗,这时,洗漱完的我,看见爷爷在洗石臼,我便跑上前去帮忙。我拿起刷子和水管,一边喷一边刷,在洗的同时,我的眼睛也没有闲着,仔细观察起了石臼:巨大的石臼,表面却十分光滑,一点也没有粗糙的样子,看起来用过很长时间了,但从表面上积起的灰尘厚度,肯定有些时日没有用过了,这两种不同的对比,不禁让我心生疑问:经常用,为什么有如此厚的灰尘呢?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就问了问爷爷:“爷爷这石臼经常用吧?”“是呀,年年打年糕都要用它!这可用了几十年了!”说着爷爷的脸上显出了自豪。“但又为什么有这么厚的灰尘呢”我一边洗一边问。“哎,年纪大了,打不动了,好几年没有用过了,所以才有这么厚的积灰。”此刻的爷爷,脸上的自豪变成了悲伤,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神情流露在爷爷被皱纹占据的脸上。在爷爷的悲伤气氛下,我洗完了石臼。不知多久,一股米的清香从厨房中渐渐飘出,伴随香气,奶奶喊着:“米蒸好了!”一边抱着大蒸笼从厨房中走了出来,放在石臼旁边,将一屉又一屉的米倒入石臼,爷爷这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厨房中拿出了一把大木锤,跑到石臼边,等着奶奶将米倒完。不一会儿,便倒完了,手脚是如此麻利,速度是如此之快,看得出是经常在做。“咚”爷爷打年糕的声音将我的眼睛从米上转移到了木锤上。“咚”又是一声,奶奶将米叠了上去,“咚”爷爷一砸,奶奶就将米叠上去,一直重复,一砸一叠,不难看出爷爷和奶奶的默契和老道的经验。一段时间之后,原来的米变成了一个大团子,香味也变浓了。看到之前爷爷的动作是如此轻松,我也跃跃欲试。也许也是累了,爷爷便对我说“杨帆,你也来试试!”“太好了!”我兴奋地从爷爷手中接过木棰,可是木锤太重了,我根本举不动,试了几次都没有没能成功举起来,无奈只能交给爷爷来打。“打好了!”爷爷擦了擦汗说。早已被米香吸引多时的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块吃,一口咬下去,一股清新的米香从鼻中喷出,新年的味道也散发在口中,留在心中,不禁赞叹:“好吃!”在我一口一口品尝着刚出炉的年糕的时候,听到一声叹息:“到底老了,打了这么一会儿就累了,哎——————”听到这句话,我不禁心头一震,想到:如果爷爷真有一天打不动了,这种味道,这种年糕独有的年味便再也尝不到了,心中的年味也留不住了。想到这儿,不禁有些伤感,又想“如果爷爷打年糕的技艺有人接班,传承这种味道,即使这种技艺消失了,如果打年糕的方法能和其他不为人知的过年习俗和制作方法能收录在一起,编成一本书,不让人们为了习俗的消失而悲伤,真正留住人们心中的年味。想着,吃着,记住这心中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