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1、强化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必须使全社会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要围绕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进行、环境区情教育,不断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组织开展多途径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有计划地对各级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以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和清洁生产等为内容的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提高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能力。逐步扩大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范围,开设环境教育课,开展创建环境保护绿色学校活动,广泛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在大、专院校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教育,并列入教学计划的内容,使年轻一代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配合全区各级党校和各类行政、管理干部学院开展党政干部环保培训,设立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学习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论,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要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鼓励动员各族公民参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教育和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天然植被和农村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跟踪报道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热点”、“焦点”问题宣传表扬先进典型,揭露批评违法行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2、加强领导,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和协高,建立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要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落到实处。层层推进各级政府任期和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资源开发项目的管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纳入责任状。同时,实行各级政府与其林业、农业国土资源、水利、土地和畜牧等有关部门签订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状,使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制落到实处。由各级环保部门代表本级政府考核完成情况,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要进一步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把本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考虑,综合平衡,保证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投入要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的各项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程序,实行对重大经济决策、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反映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体现经济、环境效益。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发建设活动中,要明确资源开发单位及其法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资源开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机制,使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落到实处。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要积极参与,主动为政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综合决策当好参谋,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于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各地要在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导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为区域宏观综合决策提供依据,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制定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计划时,应当依据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对水、土地、森林、草原、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和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必须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努力避免和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不利影响的项目,必须做到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检查验收。对于严格履行职责,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鼓励,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追究。3、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区的开发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严格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关系我区环境安全,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自治区及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都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责任。在自治区实施大开发的过程中,各有关部门都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行使统一监督管理职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体制,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协调与监督工作;计划、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国土资源和建设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特别是做好生态恶化重点区域生态的治理和恢复,遏制土地荒漠化加剧的趋势;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流域规划,保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