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会错.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们都会错.doc

我们都会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们都会错一年级学生口算题错误现象的跟踪叙事徽县江洛小学殷乐一、关注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2013年4月27日)中,在数学试卷的口算题中,均是20以内的加减法的简单计算,由于没有速度要求,全班学生都完成了,没有出现漏做现象,但是全班46人,共有19人出现了42人次的计算错误,其中12人次都是由于看错运算符号而计算错误的(如9+5看成9-5);8人次看错数字的,(如把6看成9,把5看成2),联系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发现平时学习较好的同学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并不仅仅都是“差生”看错的。而且在随后的家长会上,家长们也普遍反映平时在家完成口算题时正确率极高,为什么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二、解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是看错题目中的数字,看错运算符号,不会被家长和老师允许,而且学生发生这一类的错误后也大多不以为然,以”粗心大意,不细心”,一言以蔽之,但是这样大批量的出现错误,让人疑惑,反过来想,哪个学生不想自己细心点呢?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综合的特点。一年级儿童,甚至部分二年级儿童,在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的外表的认知和叫出名称,而不能深入地全面地对事物进行分析概括。例如,要求儿童画一幅关于彩色水罐的写生画,他们大多稍微看一看,就动手去画,尽管主试者有意引导他们去作较详细的分析,但效果不大,以至画出来的水罐形形色色,很不准确。在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儿童知觉的不精确性,是很明显的,例如,他们很容易把相似的数字(6和9、5和2)、字母(b和d、p和q)、文字(已和己)混淆起来。除了感知粗糙之外,低年级学生对方位知觉的困难也会造成学习上的错误。所谓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如对前后、左右、上下及东、南、西、北的知觉,难怪他们常常把d、b、p、q、不分,把6、9会反过来写!由此可见,“看”错不仅仅是“看”错的,表面上市“看”错,其实还是和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系。三、解决问题弄清楚了症结所在,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纠正类似的错误:强化对比把学生容易混淆的数字,符号相关的题目放在一起,在完成题目之前,提示学生先观察题目之间的不同点,然后再进行计算,如:12-6=7+9=19-6=5+6=12-7=12-9=7+6=16-9=5+9=12-9=帮助学生有效识别、区分相似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经常练习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的原因除了认知水平低之外,还有就是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每天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练习口算。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错误率大大下降,看来,看错现象没有那么简单,任重而道远。四、反思学生“看”错的现象发生,引起了我的进一步思考:怪谁?只看到学生做错题,怪学生粗心大意,不细心。如果老师不细心,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就会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造成影响,也许这也是低年级学生数学成绩较好,到中高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一点原因吧。什么影响?20以内的加减法中的“看错”题之后,如果不加以纠正,随之而来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退位的知识教授过程中,会发生更多的问题。所以,防微杜渐,才是最好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