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认识.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认识.doc

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认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为了教书育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和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第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苦恼、心事和秘密隐藏起来,不愿意对家长或老师说,只是遇到自己无法解释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找人诉说、请教和指点。因此,一位好的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这样,教师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第三、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要寓教于教学之中。寓教于各种活动和师生的接触之中。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学生才会口服心服。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第四,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是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都还在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免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和逃学现象。特别是对班里的落差生,更应该注意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2、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发展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上的一切变革都必然会引起社会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的变革,从而影响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渗透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去,不断地更新和拓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高素质的“教官”能为现代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它的基本内容是在继承优秀师德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职业特定的责任与义务做出的,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总之,教师职业在实践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变化,教师也要不断进行自我素质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发展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