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桂林,2006年8月18—22日,第466-471页职业压力的理论研究述评’龚艳平龚爱清蔡翔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职业压力进行研究以来,学者们对职业压力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解。文章系统地梳理关于职业压力的概念和类型划分的相关文献,对职业压力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总结和评论.并进一街赋隽似浯嬖诘牟蛔阋约岸越窈笥泄匮卸捣较虻慕ㄒ椤?关键词职业压力,职业压力源,职业压力管理1引言职业压力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研究主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职业压力就进入了学界的研究视野,不过,职业压力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与职业卫生学等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还是近10年的事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压力引起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压抑将成为2l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美国的一份调查显示,1980年因职业压力而引发的经济索赔占美国全部职业病索赔的5%,1990年这一比例上升为15%,职业压力引发的经济索赔、劳动生产率下降、旷工、增加健康保险费用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等直接医疗费用.每年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3年6月的国民健康报告发现,从2002年4月到2003年3月,共有317人因为工作过度引发心血管疾病,几乎平均每隔1.15天,就有一位日本人过劳死。尽管许多学者对职业压力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框架有时是互相矛盾的,因而使得对其成果的应用和把握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无法对于职业压力管理形成指导意义。本文拟对职业压力研究做一个系统的回顾与综述,以使我国职业压力的研究者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2压力与职业压力的概念理解2.1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力(stress)一词最早由Selye(1966)提出[1]。他将压力界定为“个体对任何外在要求产生的一种非独特性、非预期的生理反应”。Stlye还将压力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过轻的压力(hypostress)、过度的压力(hyperstress)、优压(eustress)、劣压(distress)。Ivancevich和Matteson(1980)认为:“压力为一种适应性质的反应,是外界之事’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XJY016);广两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05F.rL003)职业压力的理论研究述评件、情况及动作对于个人产生特殊的生理或心理上的要求而造成的结果,且此种反应是以个体心理历程和个体特质为中介变项”[2]。按照倒u型理论,每个人都会有个表现好的压力水平。施正文等人认为,压力会影响个人表现。随着身体压力的时间延长,优压可能转变为劣压,导致身体疲倦、体力透支、生气、崩溃等,表现越来越差[3](见图1)。表现压力的时问真实表现图l长期压力对表现的影响(资料来源:http:/Istormairnet.com.hk/stress/c11i/sresl3.html)2.2职业压力的概念理解早期对压力的研究多由精神医学和心理学、卫生学等领域的学者进行的。French和Kahn(1962)首次将压力管理的观念引入企业管理之中,探讨职业压力问题。目前对职业压力的定义非常之多,但是每位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笔者概括为以下四种。第一、“差距”论。French把职业压力为“个人能力、外在可用资源与工作需要之间的差距所导致的现象。”[4]Parker和DecotiJs等人亦认为,职业压力是“一个人在工作场所中遇到重要的工作结果、有关机会、限制和需求时,而被要求脱离常态或者与自我期望不相符合时的一种感受而造成的结果。”[5]第二、“刺激”论。。刺激”论把职业压力视为一种力或者刺激,视为一种自变量,而反应则为因变量。如Caplan把职业压力界定为“工作环境中某些特性对于个体造成压迫丽产生的不良影响。”[6]第三、“反应”论。“反应”论把职业压力视为个体对环境刺激产生的生理和心里的压力反应。与“刺激”论不同,“反应”论视压力为因变量。持“反应”论的学者主要有Cannon等人。第四、“互动”论。此观点把职业压力视为个人能力与压力反应之问的交互作用,个体将环境对自己的要求与自己因应此要求的能力相比较,即可知觉是否存在压力。“互动”论则把压力视为中介变量。如Beehr和Newman认为职业压力是“当与工作中有关因素和工作者交互影响时,使工作者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