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支撑服务平台为基础重构国家继续工程教育体系.pdf
上传人:小忆****ng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以构建支撑服务平台为基础重构国家继续工程教育体系.pdf

以构建支撑服务平台为基础重构国家继续工程教育体系.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特别策划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专题报道之三以构建支撑服务平台为基础重构国家继续工程教育体系●黄荣怀马丁李玉顺张晓英摘要:工程科技人才在推动技术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当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更需要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知识经济的浪潮、现代工程的发展、工程师成长规律使得工程科技人员必须获得持续的学习。由政府投资建设职训基地及支撑服务平台,实现职训基地、高校继续工程教育、企业内训、社会性培训等多元化方式并存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是满足继续教育发展要求的新型思路,也是“重构”我国继续工程教育体系的有益尝试。关键词:继续工程教育;职训基地;支撑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充电和更新的机会。全球范围内被称为知识革命的知识创新、知识二、现代工程师的养成与继续工程教育传播的速度明显加快,并呈现出下列趋势:一是知现代工程师最显著的特征是工程综合。工程师识创新、知识传播速度的加快导致知识发明和知识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技术系统本身以及系统与其环境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明显缩短;二是信息技术突飞的接口,从技术系统本身看,现代科学技术,尤其猛进;三是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无形资本(如是高新科技,本身就是跨学科的,而且是科学、技教育、研究与开发、软件等)的投资已经相当于物术、工程在更高层次的结合,现代工程设计与工艺质资本的投资;四是创新和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正在逐步形成一门综合性的,越来越重要;五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企业、涉及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等诸多领域的工程技国家竞争的关键因素等。术专业课程;从技术系统与其环境的接口看,现代知识革命对工程科技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工程正在成为一种社会工程,要求现代工程师不仅工程技术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大学工科院校毕业后,要懂得工程技术,还要懂得科学、技术与人、社会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要,并保持专业知识的先进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便使科学、技术、工程更好地及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软件行业为例,经过这为人和社会服务,并能够在诸多的经济、政治、社些年的发展,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取得了较快发展,会、法律、地域、资源、人口、心理等限制因素条庞大的产业发展促进了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基本体件下正确地处理工程问题。现代工程所具有的科学系建设。当前,我国软件人才培养主要由“学历教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复杂性等特征日益育”的高等院校、软件学院、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凸显,工程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已经远远超越某项工“非学历教育”的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组成,但软件程能否完成,而必须关注它是否经济,会引起什么人才高等工程教育及其继续工程教育之间的定位关社会后果等等。美国工程院提出了2020年工程师必系、整体体系、法规制度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须具备的关键素质是: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题。首先,软件从业人员的结构呈现“橄榄型”结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终身构,中端人才总量大,高端人才及低端人才短缺,学习能力等。造成了我国当前软件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迫切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都证明,培养一名合格需要优化软件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的层次与结构;其的工程师,必须使其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次,软件人才的继续工程教育环境混乱,认证等级程实践的训练和工作实际的体验三个环节。学校工缺乏规范性、严肃性,高昂的继续教育费用阻碍了程教育所培养的只是人才“毛坯”,合格的工程师7特别策划还需要通过工程实践锻炼和继续工程教育才能“成型”,这是因为院校教育发展相对平稳,有滞后效应,且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目标倾向于全面发展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内涵特点决定了工程师所必备的能力养成需要依赖于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图1表明了合格工程师的养成一般所需的时间和阶段。图2工程教育重心后移示意图发展机遇,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仅以中央电大的自考为例,在职人员逐渐成为自学考试的主体,传统学历教育与新兴非学历教图1工程师养成的阶段划分育的相对比例正发生显著变化,学历教育规模有所下降,而非学历教育规模提高。人们受教育的观念如图1所示,工程训练是工程师养成过程中非正在发生变化,逐步从“学历教育”过渡到“在职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而高校和企业在工程训练中应培训”,从“岗位培训”到“证书培训”,相对于该分别担当什么角色尚未得到广泛共识。宽口径与组织需求,培训的个人需求的比例不断升高,如图厚基础之间的矛盾,学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紧缺的3、图4所示。矛盾,理论知识丰富与实践训练少的矛盾,专业内涵扩大与社会需求差异化之间的矛盾,都显现出工程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继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