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一、动画激趣,走进神话1、做游戏:猜一猜。动画片出示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让学生猜一猜主人公是谁,讲的是什么故事。2、师生共同探讨神话故事的特点。3、揭示课题,齐读质疑师:今天呀,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你们能猜出它的名字吗?(盘古开天地)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看来你们都预习了,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并齐读)师:看到这个神话故事的名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自由答。师:你们真是些爱思考的好孩子,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和我一起走进这篇神话,去认识盘古,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读课文。听好读书要求。(课件出示::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生字多读几遍;2、这篇神话故事写了谁在干什么,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3、边读边思考,你觉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3、指名学生读文。4、解决上面的问题。找出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5、教学书写“创造”。三、细读品味,感悟精神1、理解“混沌”,引出重点段落。师: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只读了两遍就这么的有见解。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深入地了解盘古。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是什么样的呢?生:混沌一片帮助学生理解混沌。师:对,混沌就是模糊一团,混乱的样子。而巨人盘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接着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盘古开天辟地?生自由读文后汇报(2、3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师:好,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段。其他同学和我一起认真听,看看盘古是如何开天地的。指名学生读文。师:这两们同学读得非常流利。刚才在听的过程中,有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抡起、劈开、轻而清、重而浊)(1)理解“抡起”、“劈开”师:从这两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很用力)那我们就用力地把它读出来。(反复读)(2)理解“轻而清”、“重而浊”师:只听一声巨响。(音效)生: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师:我们再来看这两个词,你发现了什么?试着读出不同的感觉来。还有意思相反的词语吗?有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师:让我们带着你的体会,男女生来合作读一读这句话吧!(课件出示)3、学习第3自然段师:天和地分开了,这下盘古终于可以歇一歇了!生打断老师的话,提出: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做试验,让学生手脚并用体验1分钟,体会其中的辛苦。师:盘古就是这样矗立在天地之间的!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而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盘古就这样站了多久呢?生:不知道多少年。师:一年过去了,盘古头(生接)用脚(生接)一百年过去了,同上,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依然(生接)师:同学们,这位巨人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3、学习第4自然段。师:天地终于分开了,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他怎么样了?生: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我们来看看盘古的身体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第4自然段,老师读给大家听,看谁一会儿能比老师读的好!4、教学“排比”这一修辞方法。师:我们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多用用排比句,让我们的文章看起来美美的。5、引导想象。这一段结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展开想象,想一想盘古的身体还有哪些部分发生了美丽的变化?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盘古的`()变成了()的()。四、情感升华1、回归主题师:盘古真是太伟大了,不愧为我们的老祖宗啊,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段。2、再次评价盘古3、用一首小诗来抒发一下我们对盘古的感激。指名学生读。师:同学们,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也创造了这美丽的神话。课下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感动吧!课后你们还可以找一些有关神话故事的书来读一读,更加深入的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3、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分工,拥有一定的人际效技能,收到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划分】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内容;2、随文识字、写生字、词;3、策划下节课的学习活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