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后勤部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后勤部实习报告.doc

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后勤部实习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PAGE\*MERGEFORMAT5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后勤部实习报告一.企业概况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川中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业部会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从此,学校伴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发展,开始了先有学生后建学校的破常规办学实践。1970年7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3月,学校划转四川省,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2005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学校现有18个教学学院(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有55个本科专业,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5个、工商管理硕士授权领域1个、翻译硕士授权领域1个、工程管理硕士授权领域1个)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2002~2004年全国学科整体评估中排名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05年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76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0800余人,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博士研究生565人,外国留学生8人。另外有在职的工程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246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0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82人。专任教师1419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5人,博士生导师8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9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8人,省部优秀教师8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7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7人。学校拥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石油天然气装备重点实验室、天然气开发工程研究中心、油田化学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天然气开发与开采研究实验基地、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等48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横向联合研究中心。“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571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16项;获国家专利434项,其中发明专利110项。2010年科研总经费3.7亿元。学校在近三届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3项,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5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编写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部和国家级规划教材24部。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2.5万台件,总价值3.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93万册、电子图书35000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