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世界现代史知识归纳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结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2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结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经过: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4意义:(1)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地位)(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3)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世界影响)5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措施:政治上: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军事上:1918-1920年进行三年国内战争,打退国内外敌人进攻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1)背景(原因):1921年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俄首要任务恢复发展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形势发展(2)目的: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3)特点(内容):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2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作用: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使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3苏联建立(1922年—1991年):由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成;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美苏对比: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高速发展,美国却发生经济危机,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优越性)5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6评价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级作用,(2)但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敝端,从长远上看严重阻碍苏联经济发展。※7苏联新经济政策启示:经济建设(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8斯大林模式启示:经济发展要注意农、轻、重按比例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要保护农民利益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1919年1月巴黎27国参加(1)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做出安排(2)操纵者: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三巨头)3)实质: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4)内容: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与中国有关5)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2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9个国家参加(1)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日美矛盾最突出)(2)操纵者:美国,英国,日本(3)内容: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与中国有关(4)作用:华盛顿会议,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统治新秩序。(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体系。(6)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因此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3国际联盟建立:1920年,1月,操纵者:英法(美国倡议但未加入)实质:是英法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工具性质: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第4课:1929—1933年经济危机1"繁荣"时期: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孕育着严重的危机2、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①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②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罗斯福新政:(1)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或特点)以消除经济危机。(2)内容: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②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③让农民缩减耕地,屠宰牲畜,政府补贴;④兴建公共工程(3)作用:(效果)①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加强;④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4罗斯福新政启示:国家要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控制和管理※5经济危机启示:(1)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高速度,要致力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要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第5课:法西斯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