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界浅析科举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比较与借鉴富成慧(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均产生过重大影响。虽然它存在诸多弊端,但作为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选官制度,对现代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时期,研究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寻找其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尤其是录用制度的借鉴之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科举制度;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借鉴中国分类号:G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2-0116-03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隋代始便拉开了帷幕,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才退出了一千三百多年历代王朝都籍由此方式选拔任用官吏的历史舞台。在这一千三百多年中,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现代的公务员考核录用制度脱胎于科举制,经过发展、完善,最后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录用制度加以比较分析,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借鉴其合理之处,为深化和逐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录用制度服务。1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1.1科举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最早的雏形选举制度,在汉武帝以后渐趋于定型,历史上称为乡举里选。至三国时代,陈群创设九品中正制,然而这种制度亦仅能针对当前弊端,不能一直延续使用。直到隋朝隋炀帝大业三年时,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才开设了进士科,用考试,即考绩试用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就此,中国开创了科举制度的先河。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完备和发展。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宋代是科举制度的变革时期。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由皇帝亲自殿试考选;正式实行了糊名和誊录;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元朝是科举制度的暂停期,明朝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清朝是科举选拔人才的灭亡期。满人入关后,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且贯彻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不必经过科举即可为官。这样的做法,至使科举制度的弊端越来越多,最终走向了灭亡的道路。1.2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科举制度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应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封建国家进行统治的一个有效工具。但是科举制度后期由于科举八股文的迂腐和对思想的桎梏,以及最后钦定的制举方式,使得这种取官制度逐步僵化,也越来越腐朽,并成为历史前进的羁绊。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方面。科举制使少数庶民百姓子弟得以应试,使部分庶族中小地主可以通过科举加官进爵,参与政治,挤身于统治阶级;选士大权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把握,防止了各级考官的犯上作乱,巩固了封建统治的效果;选官有了统一的标准,全国想做官的人都能藉此标准全力以赴求取功名。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封建政治思想的统一,巩固统治。第二,经济方面。科举制对经济的影响,间接的通过其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出来。各朝各代通过科举考试招揽了大批人才,他们纷纷入朝,向皇帝进献长治久安之策,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和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发展经济的改革,这些举措都有力的改善了政治,安定了社会,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第三,文化教育方面。科举扩大了考试的作用和范围,从而促进了汉民族文化的普及、文字的规范及文学、史学、经学的发展;科举考试刺激了生徒们求取功名热望,调动了更多人的读书积极性,形成了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良好学风;随着科?116?文学界举科目的繁多,对当时教育上出现的偏差、陈规进行了冲击,部分地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支流的发展,如礼学、算学、武学、法学等等。但科举制度毕竟是和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无可避免地有其弊端。第一,考试制度本身有其内在的缺陷,考试仅能考其学识,但不能考其能力,考试也不能准确考查一个人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