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块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知识块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

知识块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温馨提示:高考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知识块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010·浙江文综·T37·3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图11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6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4分)(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6分)(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6分)(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10分)【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统计图分析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从图中数据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解答该题需要明确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差异。【精析精讲】(1)从图中直接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主要由发展、社会和智力支持系统决定。(2)从图中分析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看出2003年是一个分界点,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后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从农业角度分析主要是农业投入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环境支持系统变化缓慢,总体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原因是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4)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存在差异。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东部加工制造业为主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第一产业)占较大的比重;从工业机构上看东部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参考答案】(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后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发展正在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为主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机构:东部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2.(2009·安徽文综·T24·4分)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表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①57.8037.320.763.590.53②40.9625.680.1611.6021.60③30.7131.150.3731.865.91④20.1650.950.567.6120.72A.①B.②C.③D.④【命题立意】本题以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精析精讲】对表格的判读、估算推理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题干可得出安徽省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因而在土地利用现状中耕地比重应最大。其次山地、丘陵合占42.3%,林地面积也应较大。再次是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结合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②中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正确。【参考答案】B3.(2009·广东地理·T4·2分)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土B.发展旅游C.利于浇灌D.便于运输【命题立意】本题以云南梯田景观为切入点,考查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析精讲】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及毁林开荒极易引发当地水土流失。发展梯田主要目的是为保持水土。【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