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82008年的美术联考早已落下帷幕,但留给我的反思却挥之不去,耳畔萦绕的是学生和老师们的议论,由于出发点和观念的不同,导致众说纷纭。这些议论和观点也给了我许多的启发。我是一名带过好几届高三美术班的老师,也经历了好几届的美术联考,见证了高中美术考试制度的艰难改革和不断完善,每年联考结束,总会引起一片议论,但今年联考产生的反响却是相当地激烈,这一点从今年的联考划线可见一斑。纵观近三年的联考划线:2006年一、二本160分,三本145分,专科130分;2007年一、二本162分,三本150分,专科140分;2008年一、二、三本145分,专科线120分,可见2008年考生成绩大多处在什么水平以及考试院的多少无奈。再把目光转到今年联考试题:素描-静物-半默写;色彩-静物-半默写;速写-人物-半默写。考题难度并不大,但为什么这么多考生却考场失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考试情况及考生自身的现状,我从联考、考生、教师、教学几个方面做了如下分析总结。美术联考作为一个基础考试,通过了的学生可获得进一步院校测试资格(当然2007年、2008年有部分独立院校可不看联考成绩自行划线)。他的考试方向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考题应难易适中,不能过偏。因联考不代表某一风格和地域,他有极大的包容性,能接纳各种风格,评分标准更加量化,以保证评分上的公正性。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基本做到以上要求。联考考题从一年来看只能着重部分基础,但纵观几年应涉及到所有的基础,如考题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势必造成考生和老师训练学习时急功近利,针对性太强,从而造成学生训练单一,基础薄弱不全面。如:素描主要包括真人头像、石膏头像、静物三大类,但除2008年考静物素描外,前几年几乎都是考真人头像,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以及画室前几年主攻真人头像均取得了成功,这样便产生了一个误区——联考基本考真人头像。但2008年却来了一个回马枪——考静物,导致许多缺乏训练的考生失利于考场。我衔伎继獠灰缮弦?层神秘的面纱,让人花太多的精力去猜测、捉摸,而应传递一个这样的信息——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考生,在绘画训练的过程中都要强调基础,训练内容不要过于单一。例如:听说考头像就天天画头像,别的什么也不接触。其实如果基础好的话,哪一种题材都画得好,反之,不同题材内容的训练对自身水平的提高也很有帮助,将来无论考什么都可以打有准备的仗。考试还要继续,考生还在前赴后继,每个人都在争取着自己辉煌的人生。任何事情十全十美几乎不可能,但尽量完美还是可以做得到的,我们能做的是为这些孩子铺平人生的一段道路,尽量少留遗憾。......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当然最关心的是艺考热,特别是美术考生如雨后春笋般,到处都可看到,这一现象一方面体现着美术高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这一过热现象也引起我们的忧思。2005年,湖北艺术考生达3万余人,比上一年增加了6000人;湖北美术学院2004年计划招生800人,有1.7万人报考:2005年计划招生依然是800人,却有了3万学生报考;而作为三大美院之一的中国美术学院2005年报考人数达4万多人,该校计划招生1580名,为了报考自己心仪的学校,中国美院门口出现了“万人通宵排长队”的奇观;作为全国最大的艺术生源地的山东省,2005年艺考人数达14.6万人。种种数据表明艺术高考正如火如荼。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一、不利的一面(一)艺术高考的火爆现象会让许多家长和考生认为,学习美术非常容易,特别是文化课不理想的考生把它当成了进大学的唯一途径。(二)一旦学习美术人过多,势必会造成学习类型上的分配不均。(三)由于人们认为美术高考如此容易,于是便产生了许多神话,如“半年速成法”;文化课不行的考生,考进了艺术名牌大学等,更有甚者,仅只能动几笔的考生也被大学录取了。长此以往,不利于艺术高校选拔人才,对真正热爱美术的考生也是个伤害。(四)虽然美术的就业面很广,专业也分得相当细,且个体就业色彩浓,但社会对某一行业有它一定的承载范围,这么多的美术生就业将相当困难,会造成拿了文凭,却找不到事做的现象。二、有利的一面(一)学美术,并不像以前那样认为是可望不可及了。艺术不再视为生活奢侈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艺术教育呈现出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存,不再只是少数人学习的内容了。(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艺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广。人们在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上,艺术为其提供的服务将无处不在。(三)许多人直接参与艺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