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短文两篇七年级语文学科12-13学年度第1学期主备人周正武课题短文两篇第1—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收敛、聒聒、宽恕、卑微、一丝不苟、固执。2、体会文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事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3、通过朗读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事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2、通过朗读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教学设备教学实施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二、课时目标:学习《蝉》三、自学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收敛()颤动()聒聒()宽恕()2.解释词语收敛:颤动:聒聒:宽恕:知知不休:3.文章第二自然段介绍蝉时,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四、自主学习:1.读全文,完成填空:自读全文后画出文中能表达作者对“蝉”的感情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能表达作者对蝉的什么感情?请完成填空。烦——____惊____——叹——恕2.自读全文,思考按照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怎么分层?五、合作探究: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3、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这句含义。作者心灵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敬意六、拓展延伸:这篇散文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学习《贝壳》二、自学导航:1.根据拼音写汉字táoxǐ()cuìruò()bēiwēi()2.词语释义淘洗:卑微:一丝不苟:3.自由练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并注明理由。三、自主学习读1、2两节,结合课文描述和自己所看过的贝壳,概括贝壳的外形特点,然后讨论:你看到贝壳时,想到了什么?特点:我想到:四、合作探究:1、体悟“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有什么深刻意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尽管自己的生命有限,但还是比贝壳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些,因此用反问句表示自己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美好。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但是可以活出生命的质量2、最后一段“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和“简单”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对理想的执着不奢望有什么成绩是希望做到极致五、延伸拓展: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六、课堂检测:1、对两篇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蝉》中写到蝉的叫声使人“很烦”“聒聒”,后面又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前后矛盾的。B、《蝉》这篇短文通过写蝉“17年埋在泥中”与蝉“活一个夏天”的对比,突出了蝉的生命意义。C、《贝壳》通过写古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表现了人们对贝壳的珍视,突出了贝壳精致的特点。D、《贝壳》一文从贝类死去而贝壳长存得到启示,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