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症问药 越“飞”越高(发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询症问药 越“飞”越高(发表).doc

询症问药越“飞”越高(发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询症问药越“飞”越高——2011年高考湖南卷文学类阅读题答题病症分析杨新国2011年湖南高考语文的文学类阅读题作品节选自徐志摩的散文《想飞》。作者用他如“飞”的文笔,用他对“飞”之理想的执着抒写出心灵的自由。文章在淋漓地描写“飞”、抒发“想飞”的强烈愿望的同时,蕴含着对人生、生活的某些困惑与反思——“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独自在泥土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文章本身如“飞”般轻灵俊秀,作者思想也如“飞”般灵动超脱而又蕴藉隽永。同学们阅读理解本文应该问题不大,对徐志摩的风格也比较了解,而且湖南卷在2004年还考过他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一文,但今年考生的该题平均得分只有14.02分,得分率仅为63.7%,失分偏多,问题究竟出在哪呢?病症一:答题形式不规范,作答无条理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答题习惯是出现该病症的主要原因。许多同学在作答时,往往将脑袋里蹦出的只言片语、零碎信息,不加整理就写上去,导致答案笼统、混乱,答不成句,答不成意。例如第15题: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答案分为两点,共4分。下面是考生的几类答案:①表达了作者“想飞”的愿望。②想飞。③多快活。(或:赞美的是青天。)④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点明主旨等。)可见,这些考生的回答简单而不规范。第①类同学答出了“表达出作者对‘飞’的渴望”,而忽略了描写云雀的飞、云雀飞的情形、飞得“高远”、“快活”的特点;第②类同学答得极简单而笼统,不成句意;第③类同学只作了简单的摘录;第④类同学只是从形式方面考虑。而参考答案是:①描写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活;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从这类试题的参考答案看,任何一道题的答案都是分点计分的,这就意味着评分具有“采点赋分”的特点,同学们应该条理清晰地分点作答。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就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作答前,仔细审题,善于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作答中,养成分点作答的习惯,标出答案要点的序号。这既符合答题的规律,又给我们自己作答时一份提醒:我还有一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吗?病症二:答案要点覆盖不全,作答不完整出现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文本意识和整体阅读意识,考生在阅读完一遍后就凭印象作答,不能针对题目再次细读有关段落和相应的区间,造成答案要点的遗漏而丢分。例如第16题: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答案分为三点,共6分。下面是考生的几类答案:①将“饿老鹰”的飞与麻雀、蝙蝠、燕子的飞形成对比,突出“饿老鹰”飞的特点。②“饿老鹰”飞得有气势、有英雄气概。(或:“饿老鹰”飞得自由自在、不顾一切。)③因为大鹏的飞,……“那不容易见着”,所以“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④因为“饿老鹰”是勇敢的象征,是我想象中的大鹏的样子。可见,这些考生的答案要点不全面、不详尽,作答不周密。第①类同学作答仅从手法方面考虑,而忽略了内容方面;第②类同学只考虑了文中对“饿老鹰”描写的特点;第③类同学简单地摘录了该段的第一句话;第④类同学的答案有意识地拔高了理解,没有扣紧文本。对文章或段落(阅读区间)的层次进行必要的分析,是完整回答这类题目的有效方法。这道题目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找到该题的命题区间,即第二段,再次认真阅读。因为阅读文的命题从文中来,答案绝对不会是“天外来客”,应该从文中去找,即要有文本意识,特别是语境意识。第二步,将第二段划分层次。第一层为第1~2句,写大鹏的飞不容易见着。第二层为3~6句,描写“宝塔上的饿老鹰”的飞的特点。第三层为7~8句,将“饿老鹰”的飞与麻雀、蝙蝠、燕子的飞对比,表达“我”对它们的飞的不屑,突出孩子时的“我”心目中大鹏的“飞”的特征。再看参考答案: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②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目中的“大鹏”形象。显然,以上答案是从第二段的三个层意整合出来的。这种“层次分析法”对概括类的题目尤其行之有效。所以建议同学们在阅读文章后,未做题前,对全文内容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层次划分。这不但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完整、全面地回答问题,从而避免因思考不周密而丢分。病症三:没有抓住命题隐性要求,审题不仔细有些考生对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设题特点不甚了解,对相对稳定的方向性命题的特性和作答规律不清楚。例如第17题: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请看参考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是从两个角度来作答的:一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