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微生物学建设规划.doc

微生物学建设规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生物学建设规划来源:微生物实验室【大中小】【打印】【关闭】本课程四年内的建设规划(含课程网站建设规划)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本课程依托青海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学学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等的改革为重点,加强理论、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培养,力争在3-4年时间把本课程建设成为“教学计划科学、教学体系完备、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先进”,在青海省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双语课程。同时在教学中使用高质量的、有特色的、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教材及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可以网络共享的课程。结合团队科研课题及青海省微生物资源的优势,利用极端环境微生物材料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不仅触及本学科国际前沿,而且联系青藏高原独特的生物资源优势,为师生提供科研及教学的平台,打造出青藏高原一流的微生物双语教学课程。2.本课程的建设内容: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的设置围绕从菌的分离纯化到培养鉴定的主线,采集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土样,使用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如培养基的制备、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简单染色、菌的形态结构观察、生长曲线测定、生理生化实验等进行菌种鉴定,将验证性实验整合起来组合成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当中,每个学生使用的菌种为自己分离到的菌种,学生将自己分离的菌种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以后进行鉴定,避免了传统试验中学生抄袭实验报告,千篇一律,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加强双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建设,争取实现全外语教学试点改革和扩大双语教学的受众面,不断完善不同层次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和实践,提高教学效果;3)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并积极实现教学资源完全上网;4)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及体系,加强教学文件系列化建设。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各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本课程特色,并妥善解决课程内容体系与双语教学模式能否很好结合的问题与挑战,做到体系新颖、适用面宽、实用性强、时代性强;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单科进修、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参加国内外会议等形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双语业务素质和师德风范;6)搞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微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有关制度文件的规范化建设;7)妥善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更好的做到教学相长、教研互促,并鼓励教师加大在双语教学教改课题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力度。3.本课程的建设步骤:1)完善课程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的建设,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将所有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上网;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3)结合青藏高原高校双语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形成和完善青海大学特有的,具有青藏高原微生物资源优势的双语教学体系和模式;4)加大硬件和设备投入,开发与使用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改进年轻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本课程资源上网计划:1)将本课程的教学资料上网;2)将与近年所使用的教材配套的全部课程资源上网。3)建成《微生物学》理论、试验、讨论、青藏高原微生物资源及科研的课程的网站。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来华授课计划本课题组一直与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有科研合作,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教授禹英敏多次来青海大学指导科研与教学工作;另外还有哈佛大学教授石海宁,原为青海大学毕业的学生。本课题组计划在2010年9月《微生物学》双语课程开设之初,请禹英敏教授、石海宁教授来青海大学,为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学生讲授部分《微生物学》课程。本课题组已经与禹英敏教授、石海宁教授取得联系,两位教授非常愿意来青海大学为本科生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