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每课一练5 古诗两首(大全).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教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每课一练5 古诗两首(大全).docx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每课一练5古诗两首(大全).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每课一练5古诗两首(大全)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每课一练5古诗两首(大全)一课一练作业5、古诗两首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cāngtáilíbāhúdiéliánxīcháifēi()()()()()二.解释词语诗句游园不值小扣柴扉疏疏走应怜屐齿映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三.填空1、《游园不值》是(朝代)诗人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2、《宿新市徐公店》是(朝代)诗人所写,诗歌描绘了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后两行写。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的情趣,渗透着诗人。3、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和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的。4、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分别是五、积累1、描写孩子活泼可爱的诗句:,短笛无腔信口吹。,忙趁东风放纸鸢。,也傍桑阴学种瓜。2、春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水村山郭酒旗风。竹外桃花三两枝。六、默写古诗《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教案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境。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游园不值》。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教学准备图片、挂图及有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白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2)指名画出停顿。游园不值绝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古木/阴中//系短篷,小扣/柴扉//久不开。杖藜/扶我//过桥东。春色/满园//关不住,沾衣/欲湿//杏花雨,一枝/红杏//出墙来。吹面/不寒//杨柳风。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1)交流难理解的词。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2)朗读诗句。①“开火车”朗读。②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③齐读,;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⑤指名试说诗意: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4.悟诗情:(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了什么?(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涛句。指名表演背诵。(3)再次试说诗意。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5.体会写法。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诗人正是采用了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了乐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五、配乐齐诵全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