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共六册,每册由四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单元----话题----功能---任务构成,编写思路清晰,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Topic1SectionA讲述了让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谈论旅游,并收集旅游信息。它由3部分组成,用1课时完成。通过学习SectionA,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旅游知识并提高实际能力;动词不定式是本节课的重点语法项目。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牢记SectionA所有新学的四会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型;掌握不定式“todo”的用法。(2)技能目标:能用英语与他人谈论关于旅游的话题。培养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能在小组中积极与他人协作,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知识面。(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旅游。积极参与课堂上各种英语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和团体协作精神。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谈论关于旅游的话题。(2)重点和难点:不定式“todo”的用法。二、说学情1、学生对旅游较感兴趣,但对旅游知识了解较少。2、学生的词汇量掌握不多。3、学生平时较少用英语与他人交谈并表达信息。三、说教法学法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遵循“老师由主演变导演,学生由配角变主角”的角色转换,采用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教学理论,我运用自由讨论。分组工作。结对练习。问答练习等方法,借助多媒体、录音机,图片等教学手段,设置特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运用英语。四、说教学程序我设计了以下的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他们“说”的能力。(一)温故知新(1)请两位学生用上节课重点句型号,分别复述Unit5Topic3SectionD1a(2)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对话,让学生谈论关于他们最喜爱的旅游方式。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课铺垫。(二)情景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旅游和交通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由此教学本节课的新单词,如:field,trip,cycle,vehicle,airline等。设计意图:通过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掌握新单词,顺利带入新课。(三)重点呈现1、展示多媒体(Flash课件)1a,并回答以下问题:(1)Wherewilltheygo?(2)WhatwillKangkangandMichaeldo?(3)WhatwillHelendo?(4)HowaboutJane?设计意图:应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直观,给学生予视、听训练,根据情景对话,通过问答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2、讲解重点。难点(1)动词不定式“todo"的用法a不定式作主语b不定式作定语c不定式作目的状语d不定式作宾语(2)It’stoo+形容词+(forsb.)+todosth.的句型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点的能力。(四)知识巩固1、放录音,让学生听并跟读2、找出重要句型3、给学生一点时间完成1b,然后用多媒展示的画面,请两组学生用带有“todo"的句子表演对话。设计意图:我想知道我的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整个对话的内容,并掌握了这节课我所传授的知识。此外,我将把学生们找到的重点句型板书在黑板上,以便他们能够更简单地记忆。(五)归纳总结让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除了板书所呈现的重点。难点内容外,又以“堂堂清”的形式进行当堂操练,进一步巩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展示板书(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Unit6Topic1SectionA1.Ihavesomeexcitingnewstotellyou!2.It’stoofarforcycling。3.Doyouknowthebestwaytogetthere?4.It’shardtosay。5.We’lldecideonthebestwaytogoonourtrip。2、家庭作业(1)抄写新单词和本节课重点句子。(2)给学生看四幅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回去查找信息,看看哪个地方最值得参观,并编成对话,内容包括旅游的时间。方式和票价(要求用动词不定式)。设计意图:五、教学评价:本课以课改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较之传统教学更能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每个学生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快慢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