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民间文学与屈原文学作品的紧密关系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有各种各样的途径,有的在接受民间文学影响,利用民间文学素材进行创作的同时,就把民间文学的某些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保存了民间文学,有的在借鉴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充实、丰富,提高了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有的对零散的民间文学作品加以汇集,编撰成册,扩大了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屈原一方面受到民间文学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在《天问》、《九歌》、《离骚》中保存了大量的神话因子,为后人研究楚人的巫文化和神话,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1《九歌》是巫术祭歌,是楚地“信巫术,重淫祀”(《汉书·地理志》)的文化习俗的反映。《九歌》的基本情节是“人神恋爱”,往往以人神恋爱的成功来象征祭祀的成功,而人神交接的艰难,又使《九歌》充满了悲剧色彩;在《大司命》中描写到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女巫以少司命的口吻表示对大司命的怀念。其中的忧愁怨恨跃然纸上,令人伤感。,《招魂》更是直接仿效楚地巫觋招魂词形式写成的,《离骚》中一次向重华陈词、两次向神巫问卜、三次上天下地神游,不仅吸取了很多神话,而且直接与宗教巫事活动形式有关。但是屈原并非神巫或宗教的信仰者,他吸取神话和宗教活动来结撰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倾诉自己的爱国情感,为了表达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追求,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理创通和波折。这不仅摆脱了宗教性,化腐朽为神奇,还使楚辞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所以可以看出民间文化中的神话和民俗风情对其影响深远。2屈原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对民间文学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屈原以前,楚地流行的民歌句式参差不齐,并且采用“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如《越人歌》(《说苑·善说》)。而与《离骚》有直接关系的则有《九歌》。显然,《离骚》学习借鉴了楚歌的形式特点。3不仅如此,《离骚》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辞的产生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离骚》、《涉江》、《哀郢》等篇末的“乱”,《抽思》中的“少歌”、“倡”等都是乐曲上的名称,这表明楚辞的产生及其体制的形成受到了当时楚地乐曲的影响。楚辞的另一形式特征是句式的加长,并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这一特征承袭和取鉴了流传于楚地的民歌,《越人歌》、《孺子歌》、《徐人歌》等楚地民歌的语言形式和造语风韵都表明楚辞体的形成和楚地歌诗的密切联系。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并且还举“些、只、羌、谇、謇、纷、侘、傺”作楚语的例子,举“顿挫悲壮,或韵或否”作楚声的例子。《离骚》中的楚地方言还有很多,屈原采用这些楚地方言,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对“兮”等语助词的多种方式的使用,促成了句式的变化,这些句式和委婉轻灵的楚声相结合,很适合于各种不同情绪和语气的表达。楚语还使《离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生活气息。4《离骚》的艺术世界: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神话、往古、香草美人构成了《离骚》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世界。首先,《离骚》中出现了一个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屈原从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形象,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自由想象,把它们结撰成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使它们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取得了极强的抒情达意效果,如诗人的三次升天遨游。其次,诗中还出现了一个往古世界,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为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理性光辉。屈原借对往古盛世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榜样;借对历史兴亡的反思,表达对楚国前途的担忧;借历史上君臣遇合的佳话,鼓舞激励自己奋进不止、探索不息。再次,屈原在《离骚》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诗人构思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香花美草意象,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的高洁。又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失望与希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更显得曲折尽致,深微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