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婀娜****aj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州、县①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②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③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⑤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从秦朝至清朝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变化,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①正确;后代不断采用前朝的制度,体现出继承性,故②正确;地方制度演变目的是保持地方的稳定性,故③错误;表格中体现出地方制度不断演变,说明采取何种形式统治成为一种困局,故④正确;政区层级的调整逐渐缩小地方自主性,故⑤错误。选择B项正确。2.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据此判断史料出处(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南唐书·张易传》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四库全书·后村集》A.南唐开始设置通判B.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C.南宋通判有名无实D.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以看出,至少在宋初通判发挥过监察职能,B项正确;根据材料“(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可得出南唐时有设置通判一职,但是不能得出从南唐才开始设置,故A项错误;“督经总制钱为职业”说明通判对知州及所属官吏拥有监察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财经上进行监督,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通判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而不是最高行政权,故D项错误。3.图中是中国古代官阶制变迁五大阶段示意图。对秦汉和明清时期官阶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秦汉官阶反映了当时贵族政治的形态B.秦汉品位分等高峰适应了氏族的统治C.明清官僚特权萎缩而待遇向职位靠拢D.明清官阶超越士族统治向官僚政治回归【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标注可知,秦汉和明清主要是以官僚政治为主,AB均不正确;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明清政治仍然以官僚政治为主,表中信息没有涉及士族统治问题,D符合题意。4.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增长B.稳定地方秩序C.完善政绩考核D.增加政府收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可以看出,政府采取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口的增长,提高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为D。促进人口增长不是主要目的,只是增加政府收入的手段,排除A;BC项与材料中的措施无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唐朝赋税制度5.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收蚕、烘煮等手工业领域的专业化生产问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专业化生产而非手工工场普遍建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末仍然是重农抑商,农业生产地位并未降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6.《1873清廷礼崩乐坏元年》指出,“1858年《天津条约》签字之际,咸丰皇帝还念念不忘:‘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家眷’。他担心的是: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将‘何以为天下共主’?”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防范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B.尚未有近代国际意识C.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答案】B【解析】“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