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案课程名称生药学授课教师陈国忠职称讲师院(系、部)生命科学学院教研室工程教研室授课对象09级生物工程本1-5班学年学期2011-2012学年第2学期2012年2月12日鲁东大学教务处编写说明1、每项内容都要填写,“教学过程”部分要详细填写,空格不够用时可自行扩充;2、A4纸双面打印(或手写);3、一次课为一个教案,每门课按学期统一用一个封面左侧装订,封面和本说明双面打印;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习题课等;5、所授课程教案每轮次必须更新。授课题目生药的分类与记载授课类型理论首次授课时间2012年2月29日学时2教学目标1.掌握各类有效成分的概念、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2.熟悉各类化合物分布、结构类型和功效。3.了解次生代谢物质及生物合成。重点与难点重点:各类有效成分的概念、主要性质。难点:次生代谢物质及生物合成。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模式:启发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板书。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授课过程:第二章生药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第一节概述生药之所以能够作为药物应用,是因为其含有临床治疗的有效成分。自从1806年德国科学家从阿片(即鸦片,源于罂粟植物蒴果)中分离出具有强烈镇痛作用的吗啡,研究者相继从金鸡纳皮、可可豆、颠茄根和麻黄中分别分离出喹宁、咖啡因、阿托品和麻黄碱。近几年,随着分离技术、物理和化学分析方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化学成分从生药中分离并鉴定。生药的化学成分不仅与临床应用和药物生产有密切关系,而且对于生药的品质鉴定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研究生药和开发利用生药的工作中,必须了解生药的化学成分的种类、性质和鉴定方法以及提取分离和结构确定等知识。那么,这些化学成分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要从生物的物质代谢说起。一、生物的物质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生物合成必要的生命物质的过程为初生代谢,所生成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等,称为初生代谢产物。与之对应的是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metabolites),是通过次生代谢(Secondarymetabolism)产生的一类对细胞生命活动或生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并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根据化学结构次生代谢产物可分为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单宁类、萜类、甾体及其甙、生物碱七大类。还有人根据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源途径分为酚类化合物、类萜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如生物碱)等三大类。生药中的有效成分绝大多数属于次生代谢产物。那么什么叫做有效成分?什么叫无效成分?二、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初生代谢产物含量较高,生理活性一般较小,临床应用不多。而次生代谢产物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特殊成分,含量虽低,但生理活性较强,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通常把生药的化学成分分为3类:有效成分activesubstances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等。如:利血平是萝芙木降压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是苦杏仁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辅成分adjuvantsubstances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有时候它们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些辅成分能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强疗效,如:洋地黄皂苷能促进洋地黄强心苷的吸收,从而增强洋地黄的强心作用。有些辅成分能使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槟榔中的鞣质可保护槟榔碱在胃液中不溶解,而到肠中才被游离出来,发挥疗效。无效成分inactivesubstances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包括纤维素、木栓、角质、粘液、色素、树脂等。当然,有效与无效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的生药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确定某成分是否为有效成分、辅成分或无效成分。如:鞣质在地榆与五倍子中为有效成分,在大黄中为辅成分,而在肉桂中为无效成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先认为无效的成分现在不少已发现了它们的医疗价值,而成为有效成分。如:蘑菇多糖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菠萝蛋白酶有驱虫、抗炎、抗水肿的作用。第二节生药的化学成分一、多糖类糖类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不仅是植物体内的贮藏养料,而且是生物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前体。根据组成糖类成分的糖基个数,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3类。(一)结构类型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聚合而成,通常由几百甚至几千个单糖分子组成。均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杂多糖由两种以上不同的单糖组成。多糖按功能可分为2类:一类是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