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期末检测(一)(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努力****绮亦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期末检测(一)(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检测(一)(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期末检测(一)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题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读“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下列地形区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属于丰富地区的是A.四川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塔里木盆地2.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其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B.海拔高,降水多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D.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单位:千米)”,回答3~5题。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5.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发现某地层中含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完成6~7题。6.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A.寒武纪B.二叠纪C.石炭纪D.泥盆纪7.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A.湖泊B.高山C.高原D.盆地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8~10题。8.①坡是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9.图示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10.图示沙波的移动方向是A.向上游移动B.向下游移动C.维持在原地D.往复摆动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11.该地海岸沙丘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作用B.河流堆积作用C.海水堆积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12.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要风向可能是A.西北—东南风B.东北—西南风C.南风—北风D.东风—西风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该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下图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目前该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A.渗穴期B.洼盆期C.锥丘期D.残丘期14.图示地区A.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没有流水堆积作用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读下图,完成15~17题。15.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B.乙C.丙D.丁16.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③冷空气南下;④太阳风的影响;⑤太阳黑子影响;⑥连续阴雨A.①④B.③⑥C.②③D.⑤⑥17.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A.山地B.谷地C.平原D.丘陵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气温高了3℃。据此完成18~19题。18.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19.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削弱作用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下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读图完成20~21题。20.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A.雨季及时排水B.充分利用太阳能C.减弱噪声干扰D.降低光污染危害21.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B.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D.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读图完成22~23题。22.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A.7913B.798C.2113D.21823.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④环节b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