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提纲格式.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访谈提纲格式.docx

访谈提纲格式.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访谈提纲格式寄语:访谈提纲格式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如果你要做一个访谈,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应试者,同一个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状态,以及极其细腻深刻的心灵,准备一份访谈提纲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访谈提纲格式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访谈提纲格式范文一、访谈目的了解模仿与创新战略对腾讯公司的影响及被访谈对象对模仿与创新战略的评价二、访谈方式面对面的访谈三、访谈对象使用腾讯产品的各界人士四、提问提纲(一)访谈开场语:你好,我是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贸易与商务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在在做一个关于腾讯模仿与创新战略的一个专题调查,最多耽误你3分钟宝贵的时间完成这个访谈。本次访谈主要通过问答形式进行,访谈内容将严格保密!为保证访谈的有效性,请真实地回答每个问题,如果没有疑问的话,我们就开始吧!(二)访谈对话第一部分:对话部分(1)您是什么职业呢?(2)您使用过腾讯的产品吗?(3)您使用过腾讯的什么产品?(4)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腾讯的产品呢?(5)您喜欢腾讯的产品吗?(6)您觉得腾讯的产品是属于抄袭还是模仿?(7)您能简单的评价下腾讯模仿其他产品的优缺点吗?(8)您能列举出一些被腾讯模仿过的产品吗?(9)您觉得腾讯的产品相比原产品有没有进行创新?(10)您能够列举出腾讯进行创新的地方吗?(11)您觉得腾讯的创新有达到你心目中的标准吗?(12)您期待腾讯进行哪方面的创新?(13)您认为模仿与创新战略是什么?(14)您觉得腾讯为什么要选择模仿与创新战略?(15)请您简单的评价下腾讯选择模仿与创新的收益。第二部分:访谈结束语再次感谢你的配合,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五、采访步骤(1)选取采访现场(2)选取对象(3)开始访谈并记录(4)访谈的反思与评估六、可能碰到的问题(1)被访者拒答(2)访谈地点受干扰性大(3)访谈过程中被访者不耐烦(4)访谈过程中被第三者打断(5)被访谈者敷衍回答七、设想解决的方法(1)选取适当的访问对象,靠观察选取容易接近的,明确告知其我们的目的(2)选取适当的访谈时机和地点(3)尽量速战速决,访谈对象因为是各界人士,所以时间宝贵(4)也可以一对多的进行访问,形成交流小组形式(5)如果对象敷衍回答,应尽早结束访谈,并将此次访谈作废八、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备注(1)本子、笔及相关个人证件(2)录音笔(3)访谈提纲访谈提纲怎么写1.访谈提纲步骤(1)采访者对采访过程的事前设计,带有计划性质;(2)采访者要采访的所有主要问题,带有罗列性质;(3)采访者根据所掌握的采访对象的现有资料,事先拟定采访问题,从而列出的采访“路线图”。采访提纲,只是采访用的大体框架,并不是写好了就一成不变。在实际采访中,可能需要抓住对方说话的一个点,突然改变问话方向或者方式,这时提纲就需要临时更改。在采访时,千万不要局限于新闻采访提纲,应随机应变,善于捕捉新闻点。有时,需要提前给采访对象审阅采访提纲。除非是顶尖高手、采访熟手,通讯员一般都需要准备采访提纲。2.如何写好访谈提纲寻找相关线索,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将未写的稿件大致地分成几大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写出采访提纲。根据采访活动的内容拟定采访提纲,是写新闻采访提纲最基本的方法。根据采访的目的,决定未来行文的方向,并依此列出采访提纲,是写好新闻采访提纲的另一个方法。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何时采访,在哪儿采访,采访谁,提什么问题,需要观察什么,收集什么资料,人员如何分工,等等。记者访谈的提问方法一、正提法所谓"正提法",即从正面直接提问,是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开诚布公,干脆利落,无须拐弯抹角。采访对象一般也会畅所欲言。这样,记者的访问就会进行得迅速而顺利。这是记者运用频率最高的提问方法。一般来说,记者访问领导干部或者健谈的公众人物,诸如企业家、教师、学者、专家、演员、外宾等等,或者是自己熟悉的对象,限定时间或某个特定场合的现场访问以及广播、电视的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等等,都可以直接正面提问。运用正面提问法,应当把握这样几点:1.注意情感的铺垫。正面提问的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如果在提问前有所铺垫,对方心理上会舒缓一些,也能合作一些。2.防止提问过于直白。过于直白的提问,往往显得十分生硬,容易造成采访对象的心理排拒,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材料,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笨嘴拙舌的感觉。北京远郊区有个山村的群众吃水很困难。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记者采访一位老大娘时问道:"大娘,您吃上自来水了,高兴吧?"大娘回答说:"高兴!高兴!"这次采访,记者就提了这一个问题,大娘也就连着说了两个"高兴",心里有话却因记者的直白而没能说出来。如果问:"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