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努力****甲寅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开端。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就此过去了。(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成为较普遍的说法。B.“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丰富。C.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含情中。D.汉魏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B.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C.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时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D.对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B.把“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C.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D.由于背离“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为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国际会计事务所德勒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