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面授讲义(10.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生物面授讲义(10.doc

高三生物面授讲义(10.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三生物面授讲义(10.12)教师:刘媛一.“中国克隆牛”及其有关问题2001年,深圳和莱阳都有克隆牛降生。在深圳诞生的克隆牛是中国农大研究组在新西兰的实验室里构建胚胎到国内移植后问世的;莱阳农学院的2只克隆牛是由该校在日本留学的博士生于日本以胎儿皮细胞为共核细胞组建的胚胎,在国内移植后诞生的。与两者不同,降生于山东曹县五里墩的克隆牛,从体细胞的培养、胚胎的构建到胚胎的移植都是在中国完成的。故称之为中国自主完成的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牛。从2002年1月18日至2月11日,五里墩克隆牛基地连续诞生了14头中国克隆牛犊。这群“出自不凡”的牛犊被认为是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它标志着我国动物克隆研究已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用于克隆研究的供体细胞来源于两头优质成年牛的耳成纤维细胞,一头来自高产黑白花奶牛,另一头为优质肉牛盖威公牛。受体卵母细胞来自鲁西黄牛的卵巢。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共培养了980枚重构卵,有261枚发育成克隆囊胚,有230枚移植到112头代孕母牛,其中12头怀孕成功的代孕母牛共产犊14头(只有存活32天的“科科”细胞核来自盖普威),现存活5头,分别是动动、金金、银银、多多和福福。DNA检测证明,所有克隆牛犊与代孕母牛没有遗传关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认为,克隆技术有很多优点:可控制性别,经济效益显著,克隆胚胎取材简单,成本低,可加快我国家畜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中国克隆牛培育过程中用到的细胞工程技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获得克隆牛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克隆牛的培育成功,证明动物细胞也具有________。3.中国克隆牛个体发育起点是_______,胚胎移植期的胚是_______。4.获得重构卵多采用卵母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卵母细胞作用是____________,代孕母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5.重构卵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细胞分裂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后经多次卵裂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A.为雌性B.性别不能确定C.为雄性D.雌、雄性比例为1:17.多多、福福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双细胞克隆牛,其克隆样本是年产万公斤的奶牛,试分析它们将来也一定高产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成活的5头克隆牛中“动动”的体部花片和其它牛犊略有区别,黑色毛看起来比例小了点,引起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造成的。这说明生物的遗传是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9.奶牛传统生育方式为一胎只生一头,但专家们在借腹牛体内植入两枚克隆牛胚胎,成功培育了孪生克隆牛,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10.中国克隆牛研究首席科学家陈大元认为,克隆动物及其制品绝对安全,理由是____________。11.克隆的奶牛将来产生奶时参与的细胞器有________,牛奶中含有的二糖是__________。12.克隆牛与胃内的细菌是__________关系。13.我国权威人士表示,今后我国要大力发展养牛业,试从研究能量流动目的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克隆会不会影响物种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政府有关部门官员表示,今后我国可能采用克隆技术来改造我国的低产奶牛,尽快发展高产奶牛业。如何发展高产奶牛业?二.选择题1.哺乳动物的胚胎移植目前主要应用于()①解决某些人的生育问题②提高良种家畜的繁殖力③治疗某些遗传病④缩短胚胎发育时间(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对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是()(A)任何一个细胞都有全能性(B)生物体内的细胞表现出了全能性(C)生物体内的细胞丧失了全能性(D)生物体内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的潜能3.下面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经历的过程,正确的是()(A)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系→细胞株(B)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细胞系→细胞株(C)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株→细胞系(D)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细胞株→细胞系4.动物细胞组织培养与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相同的是()(A)理论基础相同(B)培养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