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三语文模拟考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课文填空或默写(10分)(1)在“美”与“恶”方面,孔子认为君子该怎么做?,。(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4)默写赵师秀的《约客》:,。,。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它没有pósuō的姿态。()(2)老人慈祥的脸上露出jiǎoxiá表情()。(3)如此lǐxiánxiàshì,已使我深为感动。()(4)吃的是zhēnxiū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两岸经济。D.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描写一处风景。(80字之内)(4分)晨曦美妙绝伦浩瀚美不胜收收敛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学习效率学习方式掌握80%以上掌握50%—80%掌握50%以下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12人28人10人二班:自己看书做题11人30人9人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40人9人1人(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二、阅读(45分)(一)马说(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下列各句中的“食”读音和意义都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分)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④食之不能尽其材。7、翻译。(3分)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文中的“伯乐”是比喻__________;“千里马”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食马者”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2分)9、文中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0、“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A、策之不以其道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D、不以善小而不为11、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B、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C、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众多的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遇到像伯乐那样知人善任的人。D、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像伯乐那样的人,使天下人才各得其用。(二)(8分)①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坚持不懈,探求真理.潜心钻研,造福人类。他们的成就辉煌灿烂,他们的品格更加光彩照人。②居里夫人,当有人要以重金购买镭的专利时,她不仅断然拒绝,而且毫不保留地将镭的“秘密”公布于世。她不谋私利,甘愿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尚人格堪称楷模。③布鲁诺为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他在火焰和浓烟的包围巾,仍然坚信:“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他坚持真理,不畏邪恶,推进了人类文明和科学的进程。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人重金留聘面前,毅然选择了归国之路。他名扬海外,身在他乡,但心里相信的是祖国人民,渴望的是祖国的繁荣昌盛。他的赤子心,民族情永远感召着亿万中闲人。⑤科学家高土其,原名高仕。当有人间他为什么改名时,他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为钱。”改名实为小事,但足以表明科学家那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