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向詹红荔学习詹红荔是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庭的庭长。她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少年。她审理的近500起案件涉及1140多名少年犯,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受到当事人和群众的高度信赖,被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詹红荔认为,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引导他们真诚悔过,重塑人性,走向新生。她主动将审判工作向前、向后延伸,在长期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首先,是庭前的三个不开庭: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其次,是庭中的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方没有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第三,是庭后的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落实的,不松手。这套工作法,有效拓展了少年审判的工作平台,提升了工作实效。有个学生叫小冬,家境贫寒,成绩优异,一念之差,拿走了同学的笔记本电脑。庭审中,他真诚悔过。对这样的偶犯少年,本可依法适用缓刑。但由于他是外来农民工子女,落实不了帮教措施,判不了缓刑。詹红荔认为,如果因此就判处监禁刑,可能会毁掉这个孩子。为此,詹红荔来到小冬父母临时居住的社区,为小冬寻找帮教人。为找一位老专家,她六次登门。当詹红荔说明来意,老人反问:“这孩子是您家亲戚?”詹红荔摇摇头。老人再问:“那是受人之托?”她还是摇头。老人有些不解:“那你这么上心,是为什么?”詹红荔说:“这是一个农民工的孩子,他的父母离乡背井就是为了将孩子培养成人。我不忍心让他们希望落空。只是想请您尽一份力,给孩子一个新生的机会。”老专家被感动了。小冬在这个老专家的监护与帮教下,度过了缓刑的日子,2009年顺利考上了大学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和“情况不明决心大”的官僚主义倾向,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秉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深入大走访,排查调解纠纷矛盾,切实推进法制宣传、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在流水的开展,立足本职工作,以积极的态度为社会奉献,为平潭的开放开发服务。一个人的价值高低,并不在于他身处什么地位、什么岗位,而是他的人品、人格和对社会的奉献。我们要以詹红荔同志为榜样,把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思想落实到本职岗位,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创先争优,敬业奉献,用爱心和责任锻造美丽人生,努力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平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