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赏识性作文批改的金钥匙禄丰县金山镇小学李绍燕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作文不是别的,它是自己生活的写照,见闻的载体,真情的表露,思维的火花,所以老师的批改应当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多加鼓励,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作文。众所周知,赏识会令人产生愿意、愉悦的情绪。愉悦的情绪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它需要学生展开复杂的思维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常常依赖于外部良好环境的刺激。赏识无疑是一剂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思维更为活跃的金钥匙。一、灵活运用评改方式1、沙里淘金对好的作文要尽量打高分甚至满分,可用“百分+超越分”来评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作文课时就经常运用这种评价方法:如:100+10,100+20等。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我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用放大镜“找优点,差中寻优”,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放过用得好的一个词,一个标点,一句话,一个标题。发现习作的闪光点,利用口头评语赏识,并同时给予大力加分,如好词加5分,好句加10分,好段据描写生动情况而言加20分~70分。让学生从老师的评改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兴趣在赏识中自然进入全新的局面,学生的作文潜力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一次,学困生古正龙写了《一次印象深刻的扫墓记》一文。三百来字的作文,病句连篇,实在写得不合要求。当我面批他的作文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你这篇作文写得实在糟糕!没有一句是写通顺的。”古正龙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他轻轻地对我说:“老师,有一句话是我想的。”“哪一句?”“烈士,我们永远怀念你们!”我立刻意识到不能全盘否定这个学生,连忙对他说:“噢,这一句写得好,是画龙点睛之笔,加20分,老师真是不会欣赏!”这样一来,学生的心情也就放松下来,肯听我帮他分析习作中的得失了,而且还能在赏识中渐渐成长起来。2、符号赏识。我用的赏识符号有画三角形,画波浪线等。如发现了作文中的妙词、佳句、精段,便情不自禁地画上红色的三角形和波浪线,这些符号如同将一串串闪光的勋章奖给学生。学生看到这嘉奖的勋章,一定是“心有戚戚焉”:“我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赞赏!我要写出更好的作文!”3、图饰自我赏识让学生自我发现妙词、佳句、精段,可以让学生用他们之间流行的小印章自己来评定他们的成绩。如:小星星、卡通画、小动物图案等,让学生来自我评定,用自己喜欢的图饰来代表自己的成绩,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从而增强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二、改变批语的“冷漠”面孔老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首要任务应该是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并满怀爱心地注视他们的成长,在承认每个学生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智慧潜能,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的张扬。1、竭力捕捉闪光点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睁大眼睛寻找优点。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句子真美”,“描写准确生动,突出了特点!”,“人物写活了!”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同样对于后进生之作也有其闪光之处,或许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一个小小的片段。只要我们独具匠心,用慧眼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处遴选出来,哪怕只是用波浪线勾一勾好的句子、用红“三角号”标一标好的词语,再在旁边写上“这个词语用得妙,因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因为……”语句虽短也暖人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到之处,产生被教师认可后的喜悦之情。2、热情赞扬好文章对于优秀作文我总是极力赞扬,夸张鼓励,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但必须注意这种鼓励赞扬是发自老师内心的,要不吝溢美之辞,同时也要注意批语中与学生交流的话语,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作文的关注,又感受到对他本人的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如:你文中的好词佳句让人数不胜数,老师都有点“自叹不如”了,“你的想像力真丰富!”,“读你的作文时,老师心情愉快,特别想和你一起到你的家乡去看看。”以上评价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的:“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问题”,这就说明:评价作文,除了要有写作知识与写作方法的点拨,还要有情感与思想的沟通,才算完美。3、委婉提出修改建议学生受知识和能力限制,作文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老师的批语应当尽量避免刺激性,既要有鼓励性又要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在惬意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如《我喜欢的水果》批语之一“你仔细写出了它的样子,好像它就在我的眼前。可是老师更想知道它吃到嘴里是什么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