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doc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在中学7——9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再现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指导学生学会解诗题,知背景。每一首古诗词,都要从题目入手,了解诗人的概况,也要了解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懂得题目的意思。如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在理解诗题时,就要弄清:送:送别;少府:官名;之:往、去;任:上任;蜀州:蜀地。连在一起,我们就会知道题目的意思是,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接着我们从诗作者王勃的简要经历,了解到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写这首诗时正居住在长安,他的朋友杜少府要到四川做官。他们同为官宦,相交甚厚,不忍分离,因而写下了这首送别诗,了解了这一背景,也就为懂得全诗奠定了基础。其二,指导学生学会抓诗眼,明诗意。要理解诗的内涵,就要抓住重点字词,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弄清每一句的含义,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首联的“好雨”就将春雨如期而至的现象拟人化,将春雨拟作像一位“善解人意”的人一样“知时节”,“当春”就生发而来。但春雨的静谧不宣,崇高博大的情怀便在“随风潜入夜’’的“潜”字中体现尽致,写出春雨化为博爱的情怀是“润物细无声”。那么这诗中所表达的情怀,就在我们推敲字词,找到诗眼上被揭示出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在细雨中,野外的渔火与黑色幕布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幻想着明日天亮时成都城的景象是“花重锦官城”。一个“重”字将鲜花饱尝雨水滋润的美丽,富有鲜活生命力的样子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其三、指导学生学会想意境,悟诗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或者几幅画面,我们读诗、学诗,就是在读诗句的时候,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画面,体味诗人的情感。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将读书的感想抒写出来。朱熹以为,把难懂的书读明白,就好像“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样,方塘的清澈、明静,天色、云影相互映照,光彩有致,这样的画面是怎么得来的呢?因为有“清流活水”,也就是说人们读书必须掌握方法,不能死读书,要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结尾一句“为有源头活水来”,形象自然,富有哲理,是议理入诗的佳句。我们由想象构建画面,由诗的意境探寻到诗的内涵,感悟到诗人的情感。其四、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现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的理解古代的诗词作品。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意义如:圆月——思念;杨柳——惜别;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时光流逝;古迹——怀古伤今;采薇——隐居生活;红豆——相思;征蓬、归雁——思念等等。其五、指导学生掌握常见诗人的独特风格。了解作者的独特风格,也有利于揣度作品的艺术思想倾向,把握诗人的情感流程。比方说,东晋诗人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淡薄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顿挫;辛弃疾、陆游、岳飞等对国难忧心如焚,一心想收复失地,诗风多慷慨悲壮;杨炯、高适、岑参渴望建功立业,一展宏图,诗风遒劲,雄阔;还有王维、孟浩然的恬淡优美;李清照的婉约缠绵……其六、熟读成诵,学以致用。古诗用字有致,富有音韵美,极易上口,特别是人们常说的“文读百遍,其意自现”,道出了朗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朗读能够培养语感,要在初步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使之流利上口,一直到熟读。这样做,有助于词语学习和记忆,能增进对古诗的内容理解。并且还要在以后的作文中学会引用所学的古诗,这才算学以致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