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口腔医学_精华.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预防口腔医学_精华.doc

预防口腔医学_精华.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预防口腔医学绪论☆三级预防:1st:一级预防(病理形成前期)针对致病因素采取措施——①健康教育与促进②特殊的防护措施(社区公共卫生措施)③监测危险因素与疾病发展趋势2nd:二级预防(病理形成期)三早预防——阻止病理过程进展,尽可能达到完全康复①早期发现疾病②早期进行正确诊断③早期采取适当治疗措施3rd:三级预防(疾病发展晚期)功能恢复——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①恢复器官的功能缺陷②恢复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2、预防口腔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口腔预防医学的定义:①口腔预防医学涉及到口腔医学的各个方面,②通过预防或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③达到促进良好的口腔健康与功能。★口腔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初级):氟化物应用,饮食控制,窝沟封闭,保护牙髓等。二级预防(干预):牙体外科学,牙周病学,正畸学及其他领域的早期诊断与适当治疗。三级预防(修复):固定与活动修复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口腔流行病学定义:①是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②研究人群中口腔健康与口腔疾病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③为a.b.c.提供依据的科学。a.探索病因及其影响因素,b.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c.选择疾病防制策略和效果评价★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①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②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③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④监测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⑤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并评价其进展第二节口腔流行病学的方法☆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第三节龋病流行病学★龋病常用的指数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DMFT、DMFS)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dmft、dmfs)*WHO的标准-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牙。③龋均和龋面均: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a.龋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b.龋面均:…………牙面数。④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⑤龋齿发病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⑥龋面充填构成比: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算)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⑦根龋指数:根龋数目(包括已充填的根龋)占牙龈退缩牙面数目的比率。⑧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2、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龋病的流行特征:①地区分布(各地不同,衡量标准如下)②时间分布*发达国家60年代是高峰,70年代起逐渐下降。*一些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龋病呈上升趋势。*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调查显示乳恒牙龋病呈下降趋势。③人群分布*年龄:龋病患病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性别: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乳牙:男略高于女;恒牙:女略高于男)*城、乡居民:城市儿童高于农村。一些富裕地区的农村儿童可能高于城市。*民族:因饮食习惯、人文、地理环境不同所致。(彝族最高,回族最低)△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①氟摄入量②饮食习惯③家族影响第四节牙周病基本流行情况1、牙周健康指数①★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HygieneIndex-Simplified:OHI-S)**只检查6个牙面:16、11、26、31的唇(颊)舌面和36、46的舌面VS口腔卫生指数(OHI):检查28颗牙,评价12个牙面△a.简化软垢指数DI-S(DebrisIndex-Simplified)0=牙面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为牙面1/3与2/3之间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DI-SCI-S△b.简化牙石指数CI-S(CalculusIndex-Simplified)0=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②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0=龈缘区无菌斑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PLIQ-HPLI**Turesky改良的Q-H菌斑指数: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不足牙面1/34=菌斑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