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精品多篇】[寄语]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高一地理总复习资料有哪些篇一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影响)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1.太阳对地球辐射,而辐射是以光的形式射向地球。.2.大气受热主要是由于地球大气中的臭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尘埃的影响,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水蒸气、尘埃成云。.3.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放出热,而云又可以保护大量的未吸收的热流失,使这些热中的大部分继续在大气层与大地间反射。从而使大气受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实例:削弱作用实例吸收作用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增加反射作用晴朗的天气呈蔚蓝色散射作用阴天的天空灰蒙蒙的、太阳没出来天已经亮了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由于: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举例:城郊风;海陆风)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摩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画法-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这是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单圈环流(热力环流):无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注: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季风环流的概念: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其中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重点: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即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注: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重点: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系统锋面类别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