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个遥远而宁静的梦——《边城》赏析人的一生总是在梦想和现实中不断的寻求自己心灵的平衡,很多时候我们所处的状态常常与内心的呼唤相去甚远。于是,我们在不断的前行的途中往往希冀另外一种风情,那里或许艳阳高照,满眼都是爽冽的晴空;或许烟雨蒙蒙,望不到边的迷离与清冷;或许白雪皑皑,漫山遍野的银装素裹……我们终究需要一份能够让自己寄存所有美好与希望的净土。湘西是沈从文先生的故乡,他生于斯,长于斯。《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一个离乡游子关于故乡的美丽而伤感的梦,那里承载着他最美好而纯真的感情,与其说他是在写一篇抒情诗式的小说,不如说他是在书写自己内心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的感悟。《边城》进述的是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湘西永远是一个只存在于梦中的世界。那里的天总是一望无际的辽远,那里的水总是碧波荡漾的清澈,那里的山总是连亘绵延无际的苍翠。尽管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沈从文先生用他如椽的巨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令人如痴如醉的湘西风水卷,那轻灵自然,深远淳朴,和谐隽永的描绘使人久久不能释卷。沈从文先生是一个忠诚于自己内心的人,他的文字无不践行着我以我笔写我心的真诚。1934年一月湘行途中,沈从文先生在家信中写道:“我心里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流,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游缓缓滑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的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而《边城》则是沈从文先生不复年少的懵懂,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用他那对美的敏锐的触觉,写下他对美的感悟。《边城》是一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里面记载着沈从文先生对湘西一点一滴的追忆。沈从文先生用他优美的笔触,为我们仔细的雕琢了边城里的每一个淳朴善良的人,雕琢了边城里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矗立的白塔、古朴的吊脚楼、翠绿的河水、高耸的青山……沈从文先生后来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中‘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是不无理由的。小说以一中田园牧歌的格调描画了一个如诗般的边城世界。这里的人们还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光辉。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是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和平的桃源仙境。这里的人们诗意的生活在这片与地上,一代一代的绵延。《边城》是抒情的诗句,也是风俗的画卷。这是一个关于宿命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或许没有主角,但是翠翠,确是沈从文最关注的一个。翠翠是湘西山川灵气化育而成的自然之女,天真、纯洁、活泼,柔情似水:翠翠在风吹日晒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详细的清风丽日,灵山秀水陶冶了她的情操,质朴的民情民风净化了她的心灵,她有着水一样清澈透明的性情。她也有着对爱情朦胧的向往和憧憬,她的爱情世界是那样的纯净、美好、超越了世俗,同时又有一点朦胧,若隐若现那样诱人却又难以把握。《边城》的结局模糊而悠远: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正如结尾的那句谶语一般的陈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和韵味。无论是“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有沽酒”的早春,还是“再落个不停,溪面一片烟”的初夏,都显示出远离人事纠葛的和谐氛围。作者不仅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