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整】.doc
上传人:鸿朗****ka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整】.doc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整】.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6/NUMPAGES总页数6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20分)1、我国发电站发电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通过________将不同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2、前人用来打井水的辘轳是________的应用,它是个________力的简单机械。3、使用剪刀剪东西,既运用了________的原理,又运用了________的原理。4、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________相适应。5、常见的机械大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基本组件组合而成的。6、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种生物,身体的________也会有多不同。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___________。8、水滴里的那些小家伙,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___________。9、科学家主要是根据生物的________对生物进行分类的。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________没有关系,和________有关。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冬天把开水倒在杯中,会产生“白色的雾”,这是()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A.略微变凉B.微微发热C.没有变化3、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做饲料B.制沼气C.就地焚烧4、如下图,用甲、乙两种方法把陷在泥地里的汽车拉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能省力B.乙能省力C.甲、乙都能省力5、下列关于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B.只与材料的形状有关C.既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又与材料的形状有关6、框架结构很牢固,主要是因为()。A.支撑力大B.实心的C.抗风能力强7、下列食物中,不是在微生物帮助下生产的是()。A.米饭B.臭豆腐C.醋8、下列选项,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A.白色大颗粒B.都是立方体颗粒C.粉末状颗粒9、猴多生活在炎热的丛林;鱼只能生活在水里等事实说明()。猴的生存本领差B.鱼的生活空间小C.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10、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糯米包成粽子B.面团拉成面条C.米饭酿成黄酒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食盐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玻璃球外形也有规则,也是晶体。()2、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3、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4、世界这么大,肯定有长得完全一样的人。()5、盘山公路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6、用锋利的刀很容易把物体割开,这主要是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7、汽车表面不同颜色的喷漆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可以防锈。()8、焚烧是垃圾处理的另一种方法,也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9、北极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10、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四、连线题。(共10分)1、把微生物的名称与它们主要生存的地方用直线连起来。乳酸菌蒸馒头的发面酵母菌酸奶霉菌人体大肠大肠杆菌腐烂的食物五、图形题。(共12分)1、“探究岩石变化的原因”实验中,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操作多次。1.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对岩石的作用。2.实验方法:________实验3.实验器材:小岩石、_______、______、冷水、烧杯、火柴。4.实验后,发现有的小石块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A.实验失败了B.该因素不一定会引起岩石的变化C.该因素会引起岩石的变化,只是变化是一个缓慢.细微.长期的过程,短时间不容易察觉。5.除该因素外,还有水、大气和动植物等因素也会引起岩石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这些碎石如果在继续变化下去,最后会变成________。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从你生活实际着想,请你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