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血透营养不良营养知识的匮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比较常见,国内外报道营养不良发生率在20%—60%。其具体原因如下:1、营养物质摄人不足1)透析不充分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是尿毒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胃肠道粘膜水肿为主要原因,其次是透析患者持续的不适感引起心理作用,影响食欲。2)透析患者铁剂、抗生素、含钙或铝的磷酸盐结合剂等药物的应用,往往并发消化道副作用,引起胃口欠佳。3)相当部分患者由于文化程度限制或者营养学知识的匮乏,担心水分或者毒素增长过快,主观意识上排斥进食,不敢常规的食用肉制品、豆制品、水果等食物,从而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以及部分维生素的缺乏。2、分解消耗、丢失营养物质增多1)在透析排毒、除水的同时,一些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VitB12等也可同时被透出。且患者长期属于炎性反应或微炎反应状态使得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代谢加速。2)长期的酸中毒促使蛋白质分解并抑制蛋白质合成。3)透析丢失:氨基酸的丢失与透析时尿素、肌配清除率呈正相关。同时伴有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锌)的丢失。4)开始维持血液透析前长期保守治疗,严格限制蛋白质摄人量,未及时补充亦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5)瘦素的存在脂肪组织可以分泌一种叫做“瘦素”的蛋白质,具有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人,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脂肪沉积的作用。营养不良加速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的CRF患者与厌食、感染、代谢紊乱、透析中营养物质的丢失等有关,也与透析膜的不相容有关。一般均有免疫功能降低,贫血加重,易于感染,心、肺、脑等器官功能相对较差,营养状况好者可正常透析数十年,而营养状况差者,其尿毒症合并症和死亡率均增加,病人寿命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在做好充分透析的同时,要掌握好有关的饮食常识,积极有效地防止或纠正营养不良是提高CRF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营养不良的判断常用的方法有如下:1、患者膳食史调查询问最近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最近摄取的食物种类,以及食物摄入量等。可以通过食谱调查,仔细询问三到五天的摄入情况,根据饮食成分表,统一计算出每日热量、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的摄人量。按照膳食宝塔标准,如果各种食物摄入不够就会存在营养不良风险。2、相关体格检查测量每位研究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血管内瘘对侧的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臂中肌周径、上臂围等。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减少,反映脂肪储存量减少,常由热量摄人不足引起。臂中肌周径及上臂围减少则反映肌肉体积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分解增多。3、实验室检查:空腹、静脉采血测定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等指标。因血清白蛋白半衰期长(约20天),肝功能正常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潜力很大,往往在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数月后才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故血清白蛋白为反映营养不良的晚期指标。胆固醇浓度低也反映营养不良,提示热量摄人不足。胆固醇浓度降低,死亡率也增高。透析前尿素氮浓度<21.4mmol/L常提示蛋白质摄人量不足,但尿素氮浓度除取决于蛋白质摄人量外,还与透析量和残余肾功能有关。只有充分透析才能保证理想的蛋白质摄取量(DPI),才能使血浆BUN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患者透析量充分,无残余肾功能的情况下,尿素氮低水平往往提示患者蛋白质摄入不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1、加强健康教育接受正规的营养知识教育,系统学习透析患者饮食营养教育,然后再定期组织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相关营养知识专题讲座。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方案。健康教育应该具备以下特点:2、首先医护人员应首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讲解充足营养的意义、目的、重要性,从营养学角度普及营养学知识,包括三大产能营养物质及供给比、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重要性、膳食宝塔等知识,给患者建立起正确的膳食观。3、在透析开始阶段,使患者顺利地由低蛋白饮食过渡到高蛋白优质蛋白饮食。并且有足够的热量供应,协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饮食分餐及热量分布,并掌握与透析、用药如何配合。4、制订详细的个体化饮食治疗方案。向患者推荐营养充足、各种营养素搭配合理、口味好的具体食谱,调动患者对进餐的兴趣、增强食欲。尽可能避免因某种食物含钾、磷高而过分强调禁食,从而打消患者进餐积极性,降低食欲,限制患者食谱的选择。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因此应限制胆固醇的摄人。摄入的脂肪要避免动物脂肪,应以植物油为主,因为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水分摄入总量一般为前一天的尿量加500ml。钠的摄入不超过1.2g,以食用盐算即为不超过4g。限制钾、磷的摄入,但因为磷往往伴随在优质蛋白中,因此,最好增加肠道内磷酸盐结合剂,而不是限制蛋白质。对于维生素,由于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增高和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