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厅(意见).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北省教育厅(意见).doc

河北省教育厅(意见).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北省教育厅(意见)冀教中考[2003]l号河北省教育厅关于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实施意见各市教育局、华北石油管理局教培中心: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我省普通高中已从2001年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为此,我省决定从2003年6月(2002年秋季入学的学生)起将信息技术由高中会考实践科目列为文化课必考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一、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指导思想信息技术列为高中会考文化课考试科目,旨在建立新型教学和考试模式,引导高中学校转变、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普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二、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会考以实践操作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在考试形式上立足于计算机网络,采用工作站/服务器的网络化模式,侧重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考试过程实现无纸化,考生通过上机操作,完成全部试题。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报告成绩使用等第制。等第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第。其中A、B、C为合格等第,D为不合格等第。三、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组织管理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工作在河北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具体组织管理机构是省、省辖市和县(区)高中会考管理部门。省中考中心负责全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的命制、考试软件的编写、考生等第的转换以及涉及全省会考的统筹管理工作。各省辖市和县(区)会考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考试的管理、组织和实施。由于此项工作技术性强,各级会考部门应有专人负责。已经建成校园网(含网络化微机教室)但尚未实现“校校通”的高中,经验收合格可以设置考点。考试使用“考点服务器一考生客户端”的网络化模式,考生可在本校考点参加考试,也可以在其他考点参加考试,监考教师由县(区)会考部门统一组织。县(区)会考部门技术人员在考点学校的技术人员协助下于每场考试结束后,至少3人在场的情况下,备份考试数据。考试数据(含备份的考试数据)必须采取加密等安全措施。考试数据最迟于全部场次的考试结束后次日由县级会考部门报送至各市会考部门,由各市会考部门使用计算机网络报送至省中考中心,考试结果由省中考中心统一评阅后逐级公布下发。已经建成校园网(含网络化微机教室)并实现“校校通”的高中,经验收合格可以设置考点。考试使用“中心服务器一考点服务器一考生客户端”的网络化模式,考生原则上在本校考点参加考试,县(区)会考部门组织外校教师监考。每场考试结束后,考试数据上传到中心服务器。考试结果由省中考中心统一评阅后逐级公布下发。不具备校园网无法使用网络化模式参加考试的学校,由省辖市和县(区)会考管理部门安排在具备条件的学校参加考试四、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考试时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一年安排两次,每次考试全省统一控制在15天内。时间为每年1月上中旬和6月中下旬,具体时间由各市会考管理部门根据本市实际情况确定(每次考试不超过5天),提前半年报省中考中心批准,不得随意变更。五、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考试内容(一)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与信息处理。2.信息技术的应用。3.信息技术发展展望。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5.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6.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二)操作系统简介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2.汉字的输入。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1.文本的编辑。2.其他对象的插入。3.特殊效果的处理。4.版式设计(四)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通信基础。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因特网上其他应用。6.网页制作。(五)数据库初步1.数据库基本概念。2.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3.数据的组织与利用。(六)程序设计方法1.问题的算法表示。2.算法的程序实现。3.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七)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2.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3.多媒体作品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