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三年级语文《爱唱歌的小溪》精选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和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二、探究释疑、交流感悟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全班齐读。(2)释疑:村里的人为什么把溪流称作“歌溪”?(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歌溪”)2.学习第2自然段。(1)男生读,女生听。(2)想想: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3)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源头的水是清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这时候,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歌溪源头的水银亮闪光,从长满苔藓的山上流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4)投影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流下来。(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3.学习第3自然段。(1)女生读,男生听。(2)读文后思考: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3)闭上眼睛,想像歌溪欢快、活泼的样子,然后说给同学听。(4)投影学句。“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颜色上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像……又像……”口头说话。(5)指导朗读。(要带着欢快的语调来读)4.学习第4自然段。(1)教师范读。(2)讨论交流。1)这一自然段写出歌溪什么样的特点?(文静)教师指导:“文静”指文雅、安静,说明歌溪流动缓慢,气势小,发出的声音较小。2)这一自然段还着重写了什么?(溪边树林里的各种鸟叫声)3)想像一下百鸟歌唱的欢快场景。a.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鸟。(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大山雀、白头翁)b.演一演,模仿一下鸟叫。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5.学习第5~7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2)歌溪带给我们哪些欢乐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三、再读课文,巩固深化1.指明分自然段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对歌溪说几句话。板书设计2.爱唱歌的小溪调皮歌声有点野小溪活泼歌声充满欢乐文静歌声非常美妙在夏天涨水给予我们欢乐小学三年级语文《爱唱歌的小溪》精选教案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吴然的《歌溪》,有删减。课文主要写了村里的小溪爱唱歌,它像调皮活泼的孩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显示出小溪强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歌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活泼,用词生动贴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熏陶感、训练语言的好材料。二.设计理念在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不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小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书写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数、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条会唱歌的小溪,小溪的歌声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会给村里人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这条活泼、可爱、美丽的小溪的。(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听录音朗读,对照生字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3.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互相正音。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一)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识字。1.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源、莹”是整体读音节,“yuán”不要读成“yán”。“滑、雕”是三拼音节,要注意读准,尤其是“huá”不要误读“fá”。“虽”声母是“s”,不是翘舌音“sh”.“番、翻”是同音字,字形上也有相同的地方,可比较学习。(3)同桌互读。(4)开火车读。2.识字生字,指导书写。(1)师提问,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①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原+氵=源骨+氵=滑汤+火=烫台+艹=苔等。②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如“难”的偏旁“又”换偏旁“周”变新字“雕”。③折字法。④拼凑法。(2)指导字形及书写要求。(3)老师范写“爬”。“爬”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第四笔是“竖捺”。不能写得太平,“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