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02含答案(人教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02含答案(人教版).pdf

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02含答案(人教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02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测试范围:选必一+选必二前两章。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燕鸥是南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主要以水生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银鸥为当地以肉食动物为食的顶级肉食动物,该600hm²湿地中燕鸥的K值为3600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湿地中所有的燕鸥和银鸥共同构成了一个种群B.直接决定燕鸥的种群密度的因素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C.当燕鸥的种群密度为3只/hm²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燕鸥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受水生植食动物数量变化的影响【答案】C【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燕鸥和银鸥是不同的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决定燕鸥的种群密度,B错误;C、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燕鸥种群的K值为3600只。当燕鸥的种群数量为K/2=3600/2=1800只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密度为1800÷600=3只/hm²,C正确;D、生态因素是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一般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由于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总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燕鸥种群数量变化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水生植食动物数量变化只是生物因素之一,D错误。故选C。2.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某培养装置中酵母菌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将害虫消灭到K/2的数量,就达到理想效果【答案】D【解析】A、图①中,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A正确;B、增加营养供应就是改善种群生活环境时,环境的容纳量会增大即K值变大,B正确;C、曲线③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C正确;D、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应将将害虫消灭到K/2前的数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D错误。故选D。3.生境碎片化将亚洲象种群在空间上分隔成多个局域种群。各局域种群分布在不同的生境斑块中,其种群数量变动很大,部分种群甚至会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境斑块的存在为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条件B.生境破碎化会影响亚洲象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环境容纳量下降C.建立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可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D.自然选择决定了局域种群内亚洲象可遗传变异的方向【答案】B【解析】A、生境斑块的存在使种群数量变动很大,部分种群甚至会消失,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A错误;B、生境破碎化会影响亚洲象基因交流,进而影响亚洲象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环境容纳量下降,B正确;C、不同物种间没有基因交流,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4.某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b点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B.df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C.bc时段,酵母菌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衰退型D.增加培养液酵母菌的初始数量,其K值不变【答案】D【解析】A、图中a-c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大,在c点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A错误;B、d-f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小,B错误;C、bc时段,群增长速率大于0,酵母菌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C错误;D、酵母菌最终的种群数量受限于生存空间、培养液浓度等,故增加培养液酵母菌的初始数量,其K值不变,D正确。故选D。5.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