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育论文教育改革论文: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哲学教育论文教育改革论文: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doc

哲学教育论文教育改革论文: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哲学教育论文教育改革论文: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近年来,伴随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我们也听到不少改革的呼声,呼吁“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等。但是,中国的教育要怎样改革才是正确的,才能够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从教育宗旨、教育体制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都与西方有着很多差异。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一、中、西方教育差异的表现中、西方由于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因此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一)教育宗旨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也”是其最好的解释。中国古代的教育即是通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官吏来为政治服务的。教育的宗旨即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二)教育体制的差异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西方的教育体制则是倾向于能力教育。其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三)教育理念上的差异1.知识观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而西方文化教育则强调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个性,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2.教学方法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死记硬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而西方在教学方法上则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独立意识和创造性的培养。3.师生关系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生关系方面,历来注重“尊师”,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听命、服从于老师。而西方教育则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学生则是“主体”,教师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四)教育内容上的差异傅斯年认为,由于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结构(性质)不同,所以形成了中、西方教育内容上的不同。中国是一个政治型的国家,其教育内容首先是为政权、为政治服务的。这就形成了中国的教育重视人文学科而轻视科学技术的传统。而欧美等西方国家则“以工商立国,为资本集中之成于社会——亦为国家之工具”。西方国家既以工商立国,加之它们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抽象思辨的民族思维方式,它们的教育内容也就以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为主。二、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中、西方教育存在诸多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教育目的的差异。而教育目的的差异又是源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一)中国的哲学对教育的影响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浑厚的文化传统的积淀。从古代起,就形成了一套地地道道的体现民族思维特质的中国哲学。它的各个特点直接影响着教育。1.中国古代哲学与政治紧密联系。哲学思想对于政治的过分依靠,体现在教育制度上则是使教育制度也成为政治统治人、役使人的工具。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读书即是为了能做官。2.中国古代哲学着眼于伦理本位。中国古代哲学以孝悌的伦理关系为依托,以“三纲”和“五常”为准绳。反映在师生关系方面则是,它使学生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的安排、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形成教师的权威角色。3.中国古代哲学流于经学的态度。汉代儒学独尊之后,经学昌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读的书即是所谓的“圣贤书”。通常儒生们钻研学理,为的是注解前人的思想,而不是创立新的思想。这种社会风气使学习者因循守旧,阻碍了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则是学生所学的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课程设计脱离实际,学生所学并非社会所需。(二)西方的哲学对教育的影响西方哲学思想流派林立,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这些哲学思想,主要是两大精神:科学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抗衡。1.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斯宾塞的功利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从自然科学立场出发建构起来的理论。他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这时候斯宾塞即已提出反对强制性教学的思想,认为教学方法应该注重从“实验”到“推理”,让学生在观察、探索中发现学习。这种理论反映在教育上则是,使西方的教育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的教学和学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