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述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①文体发展的不平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方面,各种文学体裁的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诗歌和散文诗最早形成的两种问题,商周之时便有,到了魏晋南北朝才有了初具规模的小说,而到宋金两代才形成了戏曲文学,各种体裁形成的时间相差数百年甚至一两千年;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有所不同,如小说从远古神话到唐传奇,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但赋从楚辞发展到最初的骚体赋再到成熟的散体大赋,过程就断了许多。②朝代的不平衡: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相对繁荣,而有的朝代相对平庸,而且各个朝代都有着其相对发达的问题,如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两代的小说。并且一个朝代之内的文学发展也不平衡,有些年代较长朝代如汉唐宋明等,其初期文学比较平庸,通过两代或三代人努力,才达到高潮;而有些小朝廷倒可能异军突起,如南朝梁、陈两代的诗,南唐和西蜀的词等。③地域的不平衡。所谓地域不平衡包括了两方面意思:一是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都有着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如建安文学集中于邺郡;南朝文学集中于金陵;江西在宋朝诗人很多,而此前后较少;江浙地区在明清两朝文风最盛。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如楚辞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杂剧带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南戏带有突出南方特色等。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的互动作用:①俗与雅之间的相互影响、转变和推动。《诗经》中的国风本是民歌,经过孔子整理,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并加以解释变为了雅文学。词在唐代本是民间通俗的曲子词,在宋朝几代词人的努力下也逐渐变得雅了起来。戏曲本在宋元时期是市井勾栏中适应市民口味的俗文学,后来经过文人的改编、提高,有了《牡丹亭》、《桃花扇》等精致高雅的戏曲作品。在俗与雅之间,主要是俗对雅的影响和推动,以及由俗到雅的转变,俗雅之间的互动,使中国文学保持了新鲜感,葆有经久不衰的魅力。②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本来各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体制和功能,这构成了文体之间的界限。如诗与赋的区别相当明显——“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但魏晋以后赋吸收了诗的特点,抒情小赋兴盛起来,这就是赋的诗化;而初唐,诗又反过来吸取了赋的特点,出现了歌行体等以铺陈之法作诗的诗体,即诗的赋化。一种文体与其他文体相互渗透与交融,吸取其他文体的艺术特点以求新变,也是中国文学演进的重要途径之一。③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这是文学体裁内部的运动,主要表现在诗文领域中。魏晋以后,文学走上了自觉的道路,文学创作不断自觉或半自觉地进行着革新。齐梁以来诗歌过分追求声色,出现一些弊病,初唐诗人陈子昂首先大声疾呼恢复汉魏风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有影响的复古呼声,陈子昂的复古实质上是革新,促成了声色与性情的统一,是推动盛唐诗歌达到高峰因素之一。唐中叶,韩愈柳宗元又在散文领域举起复古旗帜,反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提倡古文,这一次复古的实质也是革新,是在三代两汉古文基础上建立一种文道合一的新的语言和文体。可以看出,中国文学的演进过程中,文学的发展进入瓶颈期时,便会有文学家们提出复古或革新以寻求发展,并且一些复古的实质也是革新,因此复古与革新的互动,也是中国文学演进的途径之一。④文与道的离合。这主要是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德和政治理想的关系,自从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文学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一直制约着文学本身的演进。文学或与道离,或与道合,离与合又有程度的不同。文学适合儒家思想,出现过杜甫、韩愈、白居易、陆游等优秀文学家,文学部分离开儒家思想,也出现过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优秀文学家。文学理论和批评上既有着“宗经明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等强调儒家道德论述的提出,也有着“独抒性灵”、“童心说”等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思想抬头,在情与理的碰撞中发出新的呼声。文与道的或离或合的过程中,这些不同因素的互动也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国文学得以演进。三古七段的划分与其各阶段的特征:三古七段是把中国文学史划分为了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个时期,又将上古期细分为先秦和秦汉;中古期分为魏晋至唐中叶,唐中叶至南宋末,元初至明中叶;近古期分为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共七个时间段。各时期的总体特征:上古期是中国文学各种体裁的孕育期;是中国文学思想基础的孕育期;以儒道两家为主的中国文学思潮的形成期;士大夫作为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以及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的格局的奠定期。中古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进程;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文言小说在魏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