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爱心献给幸福的事业-----龙头山小学卢晓燕师德事迹材料卢晓燕同志,女,2000年参加工作。她是一名普通、平凡而又充满着极大工作热情的青年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小学这块育人的热土上,凭着对教育事业极度的热爱和努力向上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如果说学生是她工作的原动力,那么“爱”就是她付出的全部。一、优化班级管理创建文明班级1、推行民主化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她尽量对孩子多一些信任、多一份尊重,努力创设民主化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她在班中实施了班干部竞选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班级主人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愈来愈来浓厚,班干部树立了热心为同学服务的思想,班级管理能力日益提升。一种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逐渐形成,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受到了家长和同事的好评。每学期她所任的班级都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2、家校互动强化“三结合”教育为了全面了解班里每个孩子在家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她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外,每学年都对本班的学生普遍家访一次,对有的学生家访达二次以上,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交谈,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收到了家校全方位共同教育管理学生的良好效果。班上有一个瘦小的小男孩叫邢佳伟,上课随便说话,下课打同学、说脏话……针对这种情况,她就多次找这个孩子谈心、讲道理、讲常规;同时又主动到他家里积极地与家长交流。从家长那里得知:在家里,他是孤儿,父亲出车祸身亡,母亲改嫁,他跟随年迈的奶奶和一个后爷爷过日子,奶奶对他非常溺爱,爷爷不敢管。面对奶奶既有对孙子的过多溺爱,又有对他的坏习惯的无奈的情况后,她就对这个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倍加关心和照顾,让他感到班级的温暖和老师的关怀。帮他申请贫困补助,老师亲自给他买学具、毛巾、牙膏生活用具等等,在生活上关心他、体贴他、帮助他。卢老师善于捕捉他点滴闪光点并及时表扬,看着孩子稚嫩的脸,看着孩子受表扬后高兴的样子,她告诫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这个失去双亲的可怜的孩子。卢老师充分放大他“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在男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优点,就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心,交朋友,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班里的事情尽量多让他参与进来,在参与中磨炼,在参与中成长。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慢慢地变了,变得懂事了,知道关心尊重别人了。课上学习也比较积极,与从前相比,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慢慢的,一个学期下来,他被同学们一致推选为“三好学生”。二、为人师表乐于奉献龙头山小学是所寄宿制学校,她所任的二年三班有40名学生住校,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她经常吃住学校,教孩子们整理行李衣物,教孩子刷牙等,有的女同学自己不会梳理头发,她就像妈妈一样边梳理边交给她们方法。有的孩子生病了,她总是第一时间把他们送医院看医生,还给他们垫付上药费。家长来到后看到安静的孩子激动不已,连声说“卢老师,真谢谢您,你照顾的比家长还要周到”。还有一天,她在班里批阅作业,班里的学生翟金洁摸着头来找她说:“妈,我头疼。”同学们听他这样都笑起来,他也知道叫错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其实,学生不经意的错叫,正反映出在他们心目中老师和妈妈一样的位置。她实践者“要做老师就做好老师,做好老师就做´妈妈'一样的老师”的工作誓言.几年来她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假、晚过课。为了孩子们,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常常是早出晚归。时刻以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心灵,用知识的钥匙帮助学生打开神秘的大门。今年秋季,二年级的数学教师孙老师请病假,学校老师又不充足,一个临时代课的教师找到工作走了,数学课没人教。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找到校领导要求兼任该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面对一堆堆一摞摞的作业,她无怨无悔全身心扑在培育孩子上来。白天作业处里不完就加班加点,因在校没时间备课,就经常把教科书带回家去备课写教案。中午休息时有的老师可以歇一歇,可她却不能,中午从来没有午休过,处理学生的作业,完善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几次考试她班学生的各科成绩均在我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其中语文学科教学成绩在学区同年级中位列第一名。因为工作任务繁重,身体欠佳的她每天回家吃过晚餐,便不知不觉地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很少有精力来关心儿子的学习,以致学习能力欠佳的儿子,成绩一直赶不上来。有人常说“把别人家的孩子教的再好管什么用?挣钱不给你一分花,管好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她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有时自己也觉得亏欠了的儿子,这也将是她心里永远的痛。但她从不曾后悔,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付出心血,就得努力工作,这样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崇高的称谓。她经常跟同事们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