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平均数教学设计编辑精选.docx

平均数教学设计编辑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平均数教学设计平均数教学设计(必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均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平均数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②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2、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数学思考:能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评判。二、教材分析“平均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八章《数据的代表》的第一节内容,教学安排两个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算术平均数的基础上复习巩固,总结出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从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算法中渗透加权平均数的意识。②通过例题讲解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由于工作不同,对各方面的.要求就不同,哪一方比较重要,权就比较大。③通过帮助学生解决有关问题,总结出对概念的理解,得出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一个寻宝者寻宝的途中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没有桥也没有小船可以过河,他又不会游泳。一位过路人告诉他这条河的平均深度1.5米。寻宝者的身高是1.75米。你认为寻宝人可以安全度过这条河吗?为什么?2、在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都想知道班级成绩和个人成绩在年级中的排名如何,那么必须收集哪些数据才能得出结论呢?(二)讲授新课1、打篮球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请问同学们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有哪些?(心理因素、配合程度、技术成份、身高和年龄等。)2、小组分工:第一组计算“八一双鹿队”的平均身高;第二组计算“东方大鲨鱼队”的平均身高;第三组计算“八一双鹿队”的平均年龄;第四组计算“东方大鲨鱼队”的平均年龄。3、小组里选出代表公布算法与结果。(八一双鹿队的平均身高为1.99米,平均年龄为25.3岁;东方大鲨鱼队的平均身高为1.98米,平均年龄为23.3岁。所以这两支篮球队中,八一双鹿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上海东方大鲨鱼队队员更为年轻。)在此,出现了两种算法:一是逐个相加法,二是加、乘法结合的简便算法。在小组计算后,教师请同学们对上述的两种算法发表看法。师生归纳得出求平均数的简便算法。4、总结出算术平均数的定义:5、例1(课本218页)讲解:出示题目让学生讨论后解答。师问:计算(1)与(2)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同学交流之后发表看法。教师总结。6、总结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三)课堂练习1、随堂练习(见课本);2、补充练习:(1)上学期期末考试后,某同学数学科的期考成绩为86分,但他平时数学测试的成绩为90分,期中数学考试成绩为80分。①请问他一学期的数学平均成绩是多少?②如果期末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计算,那么该同学期末总评数学成绩是多少?(2)据有关资料统计,1978~1996年的18年间,我国有13。5万学生留学美国,请计算这18年间平均每年留学美国的人数。(四)课堂小结平均数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何计算平均数?说说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四、教学反思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表现积极,热情高、兴趣高,分组计算平均身高和年龄学生们有兴趣,很快就能算出来,并且会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同学还能把不同意见发表出来,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活跃,在这种前提下,简便算法的推出就水到渠成了。平均数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3.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列式:8÷4=2,在这个算式里8称为什么数?(总数)4称为什么数?(份数)得到的2称为什么数?(每份数,也叫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求平均数,大家看看今天学习的与以前学的又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平均数二.探求新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大家看到黑板上,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1)出示统计图。(2)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3)问: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一种:“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二种:列算式,假如没有统计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4个人,再除以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14+12+11+13)÷4=52÷4=13(个)“13”在这里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