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福建省物理高一上学期模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某行星半径为R,以其第一宇宙速度绕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行星的质量为(2πR3)/(GT2)B.行星的平均密度为(3π)/(GT^2)C.行星的同步卫星的高度一定大于RD.卫星在行星表面附近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2π)/T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直接应用,知道同步卫星的特点,知道在星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A选项,设行星表面某一物体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mR2=m4π2T2R(G为万有引力常量,M为行星质量),解得行星的质量为:M=4π2R3GT2,故A错误;B选项,行星的体积为:V=43πR3,所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ρ=MV=4π2R3GT243πR3=3πGT2,故B正确;C选项,行星的同步卫星的周期与行星自转周期相同,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h2=m4π2T2R+h,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T大于行星自转一周的时间T(即近地卫星的周期),所以行星的同步卫星的高度一定大于R,故C正确;D选项,卫星在行星表面附近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T,根据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可知,其角速度为:ω=2πT,故D正确。综上,正确答案是BCD。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不发生形变,则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本题主要考查对力的理解,包括力的产生、作用效果以及是否存在力的判断。A选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这并不意味着物体不发生形变就一定不受力。例如,当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其形状不会发生改变,但物体是受到力的作用的。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意味着,要产生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无法独自产生力的作用。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不会自发改变,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发生改变。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选项正确。D选项:两个物体之间是否产生力,并不取决于它们是否接触。例如,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作用,就是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产生的力。这种力被称为场力(在这里是万有引力),它不需要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因此,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3、下列关于力学基本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越快B、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D、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质量越小,惯性越小答案:B解析:选项A错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选项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C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关于波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的粒子会随波迁移B、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因为声波是一种机械波C、波速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与波源无关D、波的频率是由波源决定的,与介质无关答案:C解析:选项A错误,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的粒子仅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会随波迁移。选项B错误,声波是机械波的一种,确实需要介质传播,但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是因为没有介质传递振动。选项C正确,波速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如介质的密度、弹性等,与波源无关。选项D正确,波的频率是由波源决定的,与传播的介质无关。5、关于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所受的合力一定不为零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速度可能保持不变C.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一定做直线运动D.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答案:A解析:A选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因此它必须有加速度,即所受的合力一定不为零。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沿着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因此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速度一定在变化。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也可能做曲线运动。例如,平抛运动就是物体在重力(恒力)作用下做的曲线运动。所以C选项错误。